■ 许季涛
这里真是好地方!交通便捷,闹中取静,人气颇旺。重要的是,到这里来的每一个人,每天都收获着好心情。
这个地方是堂兄介绍给我的。一天,他问我,每天在家干什么呢?我说,上午买菜烧饭,饭后午睡一会儿,然后看书看报纸,有时候写一点小文章。他说,不要总是一个人在家,就热情地介绍了这个地方。我试着来看看,果然不错,竟然就成了这里的“常客”。
宜兴的公共交通触角已延伸到城乡每个角落,来这里的公交车有好几条线路,下车步行几分钟即到。这里位于城中心,对面就是有名的青云菜场,北侧是蛟桥河,西面不远处是华地广场。而这里,居然像“躲进小楼成一统”,来这里的老年人全然不顾围墙外尘世喧嚣,尽情地享受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取其乐。
“L”型的小楼,名曰文化中心,还挂名宜兴市图书馆××分馆,朝南四开间,两间与两间之间有2米高、1.2米宽的门洞,可以“穿越”往来。每一间靠墙竖着一排排木质五层书柜,书柜上整齐地摆满了各类图书,文学、经济、历史、地理、社科、农业科技、医药卫生……书本里藏着用之不竭的“电池”。3个报架上有中央到地方的17种报纸。如此多的纸质阅读物,可谓琳琅满目,很适合老年人在这里不断“充电”。西侧朝东的一间屋里,安放着4张方桌,每张桌上的棋盘上,32颗棋子严阵以待,只等着棋手们捉对厮杀。阅读室和棋牌室里都有饮水机,桶装纯净水用完了就随时可以换上去。
通道宽敞的阅读室,热情地把读书人当宝贝一样供起来。两台悬挂式空调,炎热的暑天里,毫不吝啬释放的冷气,弥漫在室内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老人推门而入,第一声就是“喔,惬意到则!(意为舒适)”,接着就随意地坐下,喝口水,又起身从报架上取一两份爱读的报纸,坐下埋头看起来,有的从随身带的小包里拿出老花眼镜戴上,国内外大事,无锡、宜兴新闻……一版版地翻过去。那书柜上的书籍,随手可取。我喜欢坐在西面两间屋里那张吧台一样的圆形桌子旁,看一会儿报纸后,就看书,近来陆续看完了《奇人王勃》《奇人王安石》《上海巨头》……我注意到,圆形桌的那一侧,总有一个看似60多岁、平顶头、戴着眼镜的老人坐在那儿,与我一样,先是看几份报纸,然后捧了一本书,全神贯注地看着。我看了一会儿,起身直直腰略微走几步,他也放下书,双眼眯着,还用右手在眉眼间轻揉着,大概是缓解一下眼睛疲劳吧。
下午,那一间棋室里鏖战正酣,四张桌子上,楚河汉界已经金戈铁马烽烟四起。每张桌子旁围观者众,时不时有人落子“啪”一声,同时一声“将军!”欲置对手于“死地”。孰料对方举重若轻,将“炮”轻移几步,瞬间化险为夷。在这里,好似没有“落子无悔”“观棋不语”的规则,这一方动了“马”,又将“马”挪回改为走“卒”,那一方不慎“车”被对方“吃”了,“哎!不对不对!”将“车”夺回,重走其他棋子。双方都不甚计较。旁边看棋的人七嘴八舌,个个可以当“参谋长”,有的还直接干预,“下手”移动棋子,弈者只是睃动目光,毫无怒气。对弈者没有输者,来这里都是寻开心的,棋局一散“过后不思量”。怪不得来这里的虽然都是花甲古稀耄耋之人,但一个个健朗矍铄、神清气爽!
9月3日一大早,这里来了十多个人,仅个把钟头,又陆陆续续回家了,都说要紧回家观看大阅兵。下午,这里又聚集了三四十个老人,见面就问:“看阅兵了吗?”一个个脸上都挂着兴奋与激动,议论着阅兵式上盛大的阵势、各种新式装备,无不洋溢着一种发自心底的自豪。从大家的交谈中看得出,他们都有一种深切的感受,每天到这里能收获好心情,是因为有强大的祖国,是因为有强大的人民军队,是因为国家有强大的经济与科技力量!也因为地方政府把老人放在心上,创造了这样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