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宜兴日报

绿茵场上的家乡魂

日期:09-29
字号:
版面:第04版:习作       上一篇    下一篇

  宜兴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1)班 葛煜桁

  夜幕降临,宜兴市体育中心的外场被路灯的暖光裹上一层柔和光晕。空气中残留着青草与泥土的清新,耳边是晚风拂过枝叶的轻响和足球撞击门柱的闷响,还有那句带着宜兴口音的急切呼喊:“传球!这边!”

  这不是万里之外的欧洲,这是我们身边的“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赛场。没有山呼海啸的十几万人看台,但这里的每一寸草皮,都沸腾着最真实、最滚烫的足球梦想。

  我所关注的,正是我们无锡的球队。队里没有天价外援,没有世界巨星。那位在场上不停奔跑、呼喊的中场核心,是高三的学长;那位高高跃起将角球顶进球门的强壮中卫,是小区门口那家面馆老板的儿子;而那位在比赛最后时刻仍能全力冲刺的边锋,是一名普通的电工。他们的球衣背后,印着的不是陌生的英文名,而是“无锡”二字。

  苏超的赛场,是真正“接地气”的赛场。你会看到教练在场边急得直跳脚,带着浓重的南京口音布置战术;你会看到徐州队球员用一脚势大力沉的远射破门后,队友们用家乡话激动地庆祝;你会看到苏州队一次精妙的团队配合后,看台上寥寥数十名本土球迷发出的最真诚也最热烈的欢呼。

  这声音,比任何声光电的特效都更能击中我的心脏。因为我曾是他们中的一员。

  在中学的校队,我担任后卫。我深知在烈日下跑动到抽筋的滋味,深知被对手撞倒后沙砾嵌进手肘的刺痛,更深知当皮球划过一道弧线,精准找到前插的队友时,那种无需眼神交流的默契所带来的巨大快乐。那不是战术板的指令,那是千百次共同训练形成的、刻在骨子里的信任。

  所以,当我看着苏超的球员们,我看到的不是遥远的偶像,而是每一个可能在我们身边的、更加坚韧和卓越的自己。他们所诠释的“激情”,不是为了镁光灯,而是对家乡荣誉最纯粹的捍卫;他们所展现的“团队”,不是巨星的堆砌,是邻里兄弟间一次拍肩、一个眼神就能读懂的心领神会;他们所践行的“拼搏”,是在一天忙碌的工作或学习后,依然愿意为胸前的队名拼尽最后一分气力的热爱与责任。

  终场哨响,无锡队一球小胜。队员们没有夸张的庆祝,只是互相击掌,拥抱,然后排成一列,向看台上每一位前来助威的乡亲父老鞠躬致谢。

  那一刻,我深深动容。这就是我们的苏超,它或许平凡,却绝不平淡。它让我们相信,英雄不必远方寻,激情就在我辈中。那绿茵场上奔跑的身影,就是江苏足球最坚实的根基,是最值得我们为之呐喊的、身边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