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宜兴日报

心向北京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07版:博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世纪50年代,库尔班大叔决心“骑着毛驴上北京”看望毛主席的动人故事,在神州大地家喻户晓。

  时空流转,在库尔班·吐鲁木离开人们半个世纪后,我们来到他的家乡——距首都北京3000多公里的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在这里,我们和他的后人一起,重新发现库尔班大叔一家的故事,再一次感悟和读懂这位维吾尔族老人的质朴初心。

  一家四代的从军梦

  宽阔的马路、齐整的楼宇、川流的汽车,临街热闹的饭馆、商店和摊贩,南疆小城于田现在已和我国大多数县城没有明显差别。而在76年前,也就是新疆和平解放之前,这里却还处在封建社会。

  库尔班从小就是泡在苦水里长大的。1883年,他出生在地主家的牛圈。他2岁时,父亲因还不起地租,被地主毒打致死;5岁时,母亲干活不如地主婆的意,被猛踢腹部昏了过去,不久也病死了;8岁做小长工,替地主放羊、牧马;12岁成了地主的佣人,不仅牵马、喂马,还当“上马石”。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天山南北。1952年,全疆农村开始土地改革运动,使新疆无地、少地的各族农民分得了土地,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在土改中,库尔班分得14亩耕地和一所房子,激动得好几个夜晚睡不着觉。翻身农民们都在说:“这一切要感谢毛主席派来的人,感谢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从那时起,库尔班许下一个心愿:库尔班家,一定要出一名解放军。

  库尔班盼望女儿托乎提汗能参军,遗憾的是,托乎提汗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如愿。她又把当兵的梦想寄托在自己的儿子——身体强壮的麦提赛地身上。但是,麦提赛地长大后因视力问题未能通过体检,想到外祖父的愿望再次落空,他抱住招兵的人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当时只有17岁的他下定决心:今后我的孩子,不论男女,必须去参军。

  2012年,麦提赛地的独生女如克亚木年满17岁,她顺利通过体检,成了一名海军战士。

  从西部边陲,到东部海疆,当如克亚木第一次穿上白色军装,站在军舰甲板上时,她真正意识到自己实现了曾外祖父的愿望。面朝大海,如克亚木一遍遍大声呼喊:“曾外祖父,你看到了吗?”

  幸福不忘共产党

  “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在南疆大大小小的村庄,各族农民至今念着这句话。

  土地改革,使库尔班获得了土地,加入互助合作组后,一家人的日子更加好过了。库尔班常常骑上毛驴到县里探望县委书记,打听毛主席的情况。库尔班问:“毛主席住在哪里?”县委书记答:“毛主席住在北京。”“北京在哪里?”“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1955年秋季丰收后,库尔班打了近百斤馕,决定要骑着毛驴,到太阳升起的东方见毛主席。人们苦苦劝说:北京和新疆的距离,骑毛驴是万万到不了的。1957年春,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王恩茂在于田视察时鼓励库尔班好好生产,“将来有机会,一定设法让你到北京去一次”。

  1958年6月,库尔班终于凭借出色的劳动表现,作为劳动模范代表踏上进京之路。6月28日,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长在中南海接见了库尔班等代表。合影后,毛主席亲切地走到库尔班的面前和他握手,并向他问好。库尔班用双手紧握着毛主席的手,很久也舍不得放开。

  库尔班曾当过全国人大代表,但这并未改变他的生活。库尔班1975年离世。他常常叮嘱子女的那句话,至今影响着许多人:“今天的好生活都是中国共产党带来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库尔班的女儿托乎提汗一辈子都生活在乡下的家中,她要求全家人绝不能打着库尔班的旗号向党和政府提任何要求。托乎提汗的儿子麦提赛地没能当成兵,却仍然向往那身绿军装,他在派出所干了4年临时工作,当了3年的优秀,后来因故才恋恋不舍地离开。直到如克亚木从部队复员返回新疆后,她身为库尔班大叔后人的故事才慢慢传开。有人邀请她在大城市工作,如克亚木却坚持回到于田,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基层乡镇干部。

  2015年,在党和人民政府带领下,于田各族人民开始向贫困发起决战。于田在随后5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2万余人陆续摆脱绝对贫困,一大批工业企业落户当地,农民除了种粮食,还靠着玫瑰、大芸等特色农产品致富增收。到2020年,于田一举摘掉“贫困帽”,驶上发展“快车道”。

  “外祖父不知道,现在老百姓上北京可方便了。”麦提赛地掰着指头算起来,“我们于田2020年通飞机,2022年又先后通了铁路和高速公路……”

  2015年,于田县着手将库尔班·吐鲁木纪念室扩建为纪念馆。第二年新馆落成时,如克亚木调入纪念馆担任讲解员,一干就近10个年头。

  “感恩”是如克亚木解说时最常说的词语,她感叹:“无论是曾外祖父那时,还是今天,只有跟着党走,搞好民族团结,于田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又一封来自北京的信

  在南疆,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联络也早已通过手机或者网络实现。用信件表达情感,在库尔班一家看来却意义非凡。

  库尔班没有上过学,在盼望见到毛主席的日子里,他一次次找到县委翻译,请他们帮忙替他写信给敬爱的毛主席。他前后给毛主席写过7封信,还把晾晒好的果干用木头箱子装好,给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寄去。1960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将装有干果的木箱又寄了回来,随同木箱一并寄来的还有给库尔班的一封信:

  “库尔班·吐鲁木同志:

  你寄给毛主席的向日葵、杏仁、葡萄干我们已于五月廿三日收到了,谢谢你。

  中央曾有规定,不收受群众的礼品,希望你不要再寄东西来了。

  此复,并致

  敬礼。

  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

  一九六〇年七月二日”

  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办公厅曾先后给库尔班来了4封信,今天,它们大多已陈放在纪念馆中,见证着库尔班对毛主席、对共产党的真挚感情。

  2016年,托乎提汗喊来孙女如克亚木:“孩子,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下,我们都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我们也应该去北京,向他表达感激、感恩。”当时,托乎提汗已快90岁,孙女劝说她学习曾外祖父,用写信的方式实现愿望。就这样,祖孙俩一个口授一个执笔,向敬爱的习近平总书记诉说库尔班后人的心声。

  2017年的新年刚过不久,如克亚木的手机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如克亚木你好,总书记回信了,我们正在去你家的路上……”

  祖孙俩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她们把总书记的回信拿在手上。自治区的翻译还将信件内容译成了维吾尔语,由如克亚木念给祖母听:

  “托乎提汗:

  你好!看了你的孙女如克亚木的来信,得知你年近90身板还很硬朗,得知你们一大家100多人都过上了幸福生活,我非常高兴。

  咱们新疆好地方,民族团结一家亲。库尔班·吐鲁木是新疆各族人民的优秀代表,我小时候就听说过他爱党爱国的故事,让人十分感动。多年来,你一直坚持你父亲爱党爱国的情怀,给后辈和乡亲们树立了榜样。希望你们全家继续像库尔班大叔那样,同乡亲们一道,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模范,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创造新疆更加美好的明天。

  祝你健康长寿、阖家幸福,也请代问家人和乡亲们好!

  习近平     

  2017年1月11日”

  托乎提汗一边听,一边抱着回信原件,将它紧紧贴在胸口,孙女第一段才刚刚念完,老人的双颊已挂满泪水。

  托乎提汗召集一大家人开会,郑重地提出:“我们总要做点什么,回报总书记对我们的关心。”经过商议,他们决定自发成立库尔班·吐鲁木感恩祖国家庭公益基金会。

  当年,基金会首笔资金用于慰问和田地区相关暴恐案件中遇难人员家属、见义勇为的群众、处突英勇干警;2020年,向武汉市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捐赠了爱心物资;2023年,又向北京门头沟5位烈士家属捐赠了价值6万元的于田地产羊脂籽米。

  连续两年,在全国两会结束后,全国人大代表如克亚木都和父亲一起,去北京看望因防汛抗洪牺牲的门头沟区王平镇干部熊丽的家属。如克亚木说:“两年前从新闻上看到熊丽烈士的事迹,当时就感到很痛心,我们都属于中华民族,亲人遇到困难,我们真的坐不住。”探望临近结束时,如克亚木同熊丽烈士的两个孩子不舍道别,她红着眼睛告诉孩子们:“我永远都是你们的新疆妈妈,欢迎来新疆找我,我也会经常去北京,看着你们一点点长大。”

  从北京返回新疆的航班上,如克亚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和远在北京的人民之间,不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吗?如克亚木想到自己亲手挂在祖母客厅的信,那是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模范,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飞机开始下降,一点点抵近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的于田万方机场。舷窗外的南疆大地,高大笔挺的白杨,像训练有素的士兵,组成一个个整齐而坚实的方阵,抵御着流沙、拱卫着绿洲。如克亚木遥望窗外,思绪又倏地从高空俯冲到大地。她仿佛看到了从未相见的曾外祖父,他正笑吟吟地骑着毛驴,向着太阳升起的东方走去……

  (新华社记者 李自良 张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