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余 婧
“爬了两天楼梯,我双腿酸痛得厉害!”“小蜜蜂驿站能热饭菜吗?”……9月22日上午,随着参加晨会的外卖骑手陆续到来,宜城街道锦绣三村附近的美团站点里变得热闹起来。人群中,女骑手朱秋华的身影格外显眼,从业5年多,她还保持着日均60单的配送量,成为站点里众人争相请教的“前辈”。
5年前,朱秋华在苏州经营一家小吃店,创业失败后负债来到宜兴谋发展。是重操旧业还是转行?为尽快还清欠款,她选择成为一名外卖骑手。“虽然辛苦,但是多劳多得,希望早点把债还上。”朱秋华说,外卖配送要爬楼,要与时间赛跑,还要经受风吹日晒,对女性并不友好,可她觉得这是一份获得感极高的职业。在这里,她不仅收获了爱情,还以新就业群体身份参与全民阅读、基层治理,前不久她的故事更亮相无锡城市人才宣传栏目《无锡360》,让“女骑手朱秋华”被更多人熟知与认可。
其实,刚入行时,朱秋华的配送路并不顺畅,有时要拎着很重的外卖爬五六层楼梯,有时又担心超时被扣钱。站点里清一色的男骑手,起初都不看好她。但她心里憋着一股劲:“开店欠的钱得尽快还,不能辜负朋友的信任。”为熟悉路线、提高单量,她一有空就对着手机地图“摸路”,偏僻小巷、坑洼小路都记在心里,提前上岗、延长工作时间更是常态。没多久,她的日单量就从三四十单提升到八十单左右,“每天在外跑十几个小时,饿了就随便吃口,乏了就趁等单时坐会儿。”不到两年,她把所有债务都还清了。在朱秋华心里,宜兴早已是她的“第二故乡”和“福地”。而负责宜兴美团外卖管理的赵青伟,也被她“不娇气、勤恳认真”的模样打动,两人于2024年携手步入婚姻。
在外卖行业,骑手常被称作城市“独行侠”,朱秋华却把同事拧成了一股绳。她感受过酷暑中孩子递上冰可乐的爱心,也体验过工会驿站提供24小时热水、换电设备等服务的温暖,这些善意让她对宜兴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感情。今年春天,她在城区蛟桥河步行街配送时发现,因缺乏引导,大量骑手挤在同一条路上,既耽误接单,又造成拥堵。其他骑手多是默默等待,朱秋华却拍下现场照片,带着建议找到市城管部门。没过多久,那里的步道高坡处就铺设了斜坡,街口也合理设置了非机动车停车点。“困扰我们好久的问题,她一个建议就解决了!”这件事在骑手间传开后,越来越多的骑手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主动反馈道路拥堵、出口不合理等问题,成了城市共建共治的同行人。
如今,朱秋华放缓了接单节奏,留出更多时间感受城市温度,也多了个新身份——外卖骑手生活的记录者。她的手机里存着上百条短视频素材:清晨站点里骑手们互相叮嘱的画面、雨天配送时路人递来雨伞的瞬间、夜晚收工后同事们分享热饭的场景,都被她一一记录下来,配上平实的文字发布到社交平台。“原来女骑手也能做得这么好!”“想试试外卖行业,不知道能不能行?”……朱秋华发布的视频下,常有很多人留言,30多岁的许旭雅就是其中之一。为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她一直想找份收入更高的工作,却又怕自己适应不了外卖行业的辛苦。刷到朱秋华的视频后,她看到了女骑手的可能性,主动联系上朱秋华,在她的鼓励下辞去原有工作加入骑手队伍。现在,许旭雅已凭着踏实肯干成为站点里的“接单大户”,收入比之前翻了一番。眼下,朱秋华所在的站点里,女骑手已从仅她一人增加到六人,她们互相帮衬,在城市街巷里跑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