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钟情邮票,有人痴迷古董,有人热衷于钱币,而我,独爱信件。在我的皮箱深处,静静躺着三四十封家书及各类信件。于我而言,它们珍贵无比,承载着往昔岁月的温度。
这些信件里,有出自亲人、挚友的。在我1992年参军入伍后,父亲写来的十几封信,满是对我部队生活、训练的关切,字里行间都是叮嘱和鼓励,藏着父亲说不出口的期望。如今重读,心中五味杂陈。父亲已离世十余年,这些信件成了我与他跨越时空对话的珍贵纽带。刚入伍时,高中同学汤新发也给我写信。他高中未毕业便投身军旅,他在信中分享部队生活经验,还鼓励我报考军校。去年春节,我们时隔三十多年重逢,谈及此事,相视一笑,往昔情谊涌上心头。
皮箱里,还有几封情书,是2000年左右我写给妻子的。追求她时,我先用病历纸打草稿,再誊抄寄出。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草稿与情书仍旧被妻子妥善保存,成了我们爱情的见证。妻子常笑着拿情书打趣,要我遵守曾经的诺言。
大哥的来信也不少。大哥小学毕业,却爱读书写字。上世纪90年代,他和嫂子背井离乡去广东打工,信中不仅讲述打工的艰辛,还总夹着几张皱巴巴的汇款单,附言“买本复习资料”,反复叮嘱我在部队好好学习、考军校。我考上军校后,他来信称赞我是家里的骄傲,并鼓励我在部队好好干。这些信件,满是兄长的关怀与期望……
如今,各种聊天工具让沟通变得便捷迅速,却似乎少了那份盼信的热切。那些贴着邮票、饱含温情的信件,被我视若珍宝。它们宛如时光的琥珀,定格着往昔的珍贵瞬间,在岁月里散发着独特的芬芳。(杨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