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收到偶像杨华之寄来的他新出版的诗集《时光标本》后,我倍感开心、备受鼓舞。开心的是,这是他公开出版的第三本诗集了;鼓舞的是,他身上“勇于突破”的精神激励着我在文学之路上不断前行。
2017年,我到东莞市道滘镇工作。因为喜欢写作,有幸参加了镇作协举办的杨华之作品分享会。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他。“高中毕业后,我在家乡当过民办老师,后又去北京当过快递员,最后到东莞市道滘镇打工。”杨华之说,他来到道滘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港资企业当打包员,后来不小心扭折了左手腕,转行做了保安员。这是一个没有技术含量、收入更低的岗位,而这个岗位,他一干就是六年。在此期间,他将自己在道滘工作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键盘,形诸文字。就这样,虽然身处社会底层,但是人海低飞的他,硬是将苦涩酿成了酒,将辛劳酿成了蜜,经行过眼之处,尽变成他文字里面的大美。后来,他的作品不断发表在全国、省市级媒体上,也开始结集出版。他说,支撑他在文学之路上一直勇往直前的,正是他七年的乡村代课教师经历、一直对写作的爱好以及勇于突破自己的习性。
好一个“一直对写作的爱好、勇于突破自己的习性”!这是很多文学爱好者所欠缺的,也是我所欠缺的。我的经历与他很相似。1994年,我在老家湖北当民办老师,喜欢读书的我,经常将所写的文章寄往当地的报纸投稿。2003年,我南下打工,在工厂轰鸣的机器声中,在宿舍拥挤嘈杂的铁架床上,我也想尽办法将自己的热爱持续,但始终觉得拿不出一篇像样的、有影响力的作品,充其量自己只是个“写手”。
2020年秋离开东莞时,我专门拜访杨华之。在夜晚的大排档中,在蒸腾的烟火气里,我们回忆过往,说着现在,憧憬未来。分别时,杨华之再次提到:“写作,一定要突破自己的习性!”带着这份真诚的嘱托,这几年来,我的写作在“质”上总算有了点进步——小说及散文作品先后在《芳草》《延河》等重点期刊上刊登了。
“人海低飞,过眼尽是美景。”这是对杨华之最生动的写照。于我而言,杨华之是我的偶像,接下来的日子,我将在“勇于突破”上狠下功夫,让文字承载智慧力量,在岁月长河中闪耀芳华。(甘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