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余 婧
9月20日,陶都宜兴翰墨飘香。由宜兴市人民政府、徐悲鸿纪念馆、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李可染画院共同主办的“光风霁月 寸心千古——徐悲鸿诞辰130周年·徐达章、徐悲鸿纪念展”,在宜兴市美术馆拉开帷幕。72件书画真迹重磅亮相,10余位全国书画界名家专程赴会,共赏这场串联徐家三代艺术脉络、彰显家风传承的文化盛宴。
此次展出的72件真迹中,既有宜兴市档案史志馆珍藏的10件《荆溪十景图》首次公开展出,也有50件源自徐悲鸿纪念馆的作品首次“返乡”与家乡人民见面。为了更好串联“家风”这条主线,除了徐达章、徐悲鸿的62件真迹外,展览中还有10件徐悲鸿之子徐庆平的作品,全面展现三代艺术作品。这也让宜兴的这场展览拥有了区别于今年全国多场徐悲鸿主题展览的鲜明特色。
开展仪式上,一段穿越89年的“时空对话”牵动全场目光。大屏幕中,徐悲鸿1936年留学法国时致胞弟的“家书”缓缓展开,“先君率我过西氿至溧阳,舟中小诗录似安弟”的字迹间,满是对父亲徐达章教诲的追忆与对家乡宜兴的眷恋。随后,由工作人员扮演的“徐悲鸿”与当代宜兴学子同台演绎,“跨越时空”进行对话,传递乡情与思念。从开场短视频“家书”文本梳理、到情景角色塑造,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宜兴市美术馆工作人员的巧思。“就像架起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短视频导演、市美术馆馆员蔡明彦难掩激动,“我们用创新表达传递徐悲鸿大师对家乡的牵挂,让观众透过信件读懂他的赤子心,也读懂展览的深意。”
书画界名家的关注,更让这场展览的文化分量愈发厚重。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林茂,中国美术馆馆长潘义奎,徐悲鸿纪念馆展览典藏部主任、徐悲鸿之孙徐骥等大咖,或致辞或接受采访,“艺术传承”“家风展示”成为他们口中的高频词。“展览的‘引子’《松荫课子图》,既是短视频里父子同框的原型,更是徐家精神的缩影。”徐骥说,这幅画的题跋浓缩着徐家家风,也成为贯穿全展的主线,不同于以往聚焦徐悲鸿画马成就的展览,此次展览首次将徐达章、徐悲鸿两代人作品并置,从人物、动物到风景,清晰勾勒出绘画技艺与优良家风的传承轨迹。“你看这题跋里的话,就是徐爸爸教给徐悲鸿的道理。”家住宜城街道的市民史翰站在《松荫课子图》前,一边仔细观赏画面细节,一边给7岁儿子史康延朗读题跋。他坦言,在家门口就能打卡这样高端的美术展,不仅让孩子接触了艺术,更借徐家故事增进了父子情。这样的亲子身影,成为展览中一道道温暖的风景线。
此外,展览还吸引全国58位书画学者为展览题词,每人选用一句徐悲鸿诗句,以58段笔墨致敬大师58载艺术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