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茶水间的饮水机旁,总少不了大林的身影。这个刚入职半年的年轻人,永远捧着一个透明玻璃杯,日复一日地接白开水。同事们凑在一起点奶茶时招呼他,他总是笑着摇摇头:“白开水最解渴。”
久而久之,“老古董”这个名号便在私下传开了。
一个加班的傍晚,我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正碰上大林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往外走。我随口问道:“背着这么大个包,去忙什么呀?”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去附近小区看一位奶奶。”
好奇心驱使我跟他同行。大林熟门熟路地摸上三楼,敲响了其中一扇门。一位头发花白、笑容慈祥的老奶奶开了门,一见大林,就笑着说:“大林来啦!快进来,刚煮的玉米,还热乎着呢!”大林将帆布包放在桌上,我瞥见里面露出的一捧香蕉和一支护手霜。
“张奶奶,这周降温了,您早晚出门得多加件衣服。”大林一边说着,一边自然地挽起袖子,帮忙收拾屋子。张奶奶拉着我的手在沙发上坐下,絮絮叨叨地说起大林:“这孩子心细得像绣花针……知道我膝盖不好,每次来都帮我把高处的柜子擦得干干净净;知道我牙口差,买的水果总是挑最软的。要不是有他常来搭把手,我这老太婆的日子哪能这么熨帖。”
我望着大林忙碌而沉稳的背影,忽然间,之前所有关于他“抠门”的议论都有了答案。他并非吝啬,只是把繁华世界的诱惑,默默兑换成了给予另一处的温暖。我们所追逐的消费乐趣,在他那里,是能为他人带来慰藉的“余裕”。
后来有一次闲聊,大林才告诉我:“张奶奶是我老家的老邻居了。我小时候父母忙,她常帮忙照看我,还总给我们送吃的。如今她老了,儿子去年又意外走了……她还能自理,不愿去养老院。我现在有能力了,抽空来看看她、帮帮她,是理所应当的。”
大林的故事不经意间传开了,也传到了领导耳中。在月度例会上,领导特意表扬了他:“把别人不在意的‘小节省’,变成滋养他人的‘小温暖’,这就是最好的善良。大林用行动告诉我们,‘与善同行’并不难,从省下一杯奶茶、挤出一点时间开始,就能点亮另一个人的日子。”
再后来,因工作认真、责任心强,大林被提拔为项目助理。茶水间里,再没人叫他“老古董”,反而常有同事主动凑过来问:“张奶奶最近身体怎么样?下次你去的时候,叫上我一起吧,我也捎点东西。”
大林依然捧着那只玻璃杯接白开水,只是身边渐渐多了许多同样的杯子——大家开始学着他的样子,把买奶茶的钱省下来,换成水果和糕点,在周末跟着他一起去看望张奶奶。
夕阳的余晖洒在老旧小区的步道上,大林小心地搀着张奶奶散步,身后跟着几个手里拎满心意、说说笑笑的年轻人。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与善同行”,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孤独跋涉,而是一个人率先点燃火把,然后渐渐汇聚成温暖的星河。这位曾经的“老古董”,其实比我们任何人都更早地懂得了生活中最该珍视的是什么——那就是付出爱,并让爱流动起来。
(猫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