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汪佳璐 文/摄
人物档案
姓名:郭春雷
年龄:34岁
身份:江苏蓝山湖生态农庄有限公司副经理
心语:对土地负责,为品质坚守,让更多人吃到放心的有机农产品。
9月10日清晨,位于太华镇的江苏蓝山湖生态农庄有限公司有机种植基地内一派忙碌景象。田埂边,汩汩清水从灌溉水管中匀速流出,滋润着各类农作物;分拣棚里,工人们将刚采收的秋葵、长豆等蔬菜打包装箱,准备销往江浙沪地区。企业副经理郭春雷正弯腰查看青菜长势,仔细观察是否有病虫害。多年来,郭春雷每天都穿梭在这个占地400余亩的基地里,从选种育苗到采收配送,他以“田管家”的勤劳和细致,守护着有机粮蔬的品质。
这片让郭春雷倾注了许多心血和汗水的田地,承载着他对有机农业的执着。2014年,从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的郭春雷,带着对农业的憧憬来到宜兴,加入江苏蓝山湖生态农庄有限公司。郭春雷说,当时来这里,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就业,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发现市面上部分粮蔬为追求产量和品相而过多使用化肥、农药,吃着总让人觉得不放心。正是这份想让老百姓吃到健康粮蔬的初心,让他一头扎进有机种植领域。最初两年,他全心摸索种植技术,在网上查资料学习育苗基质配比、有机肥料发酵,围着菜棚、果林和稻田反复试验菜籽饼肥料的原料比例与发酵时长,一次次调整、记录,总算攻克了有机农产品种植的源头难题。从选种、土壤改良到病虫害绿色防治,几乎每个环节郭春雷都亲身参与,渐渐地,他终于摸透了有机农产品种植的门道。
近年来,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为此,郭春雷坚持人工除草,采用腐熟的有机肥改良土壤,用粘虫板、杀虫灯等物理方式防治病虫害,还创新采用“轮作倒茬”的方式保持土壤肥力,兼顾蔬菜、水果与水稻的生长需求。然而,农作物“靠天吃饭”的特性,让他时常要与自然博弈。有一年夏天,宜兴遭遇极端高温天气,基地里的青椒发生蚜虫灾害,叶子被啃得七零八落,眼看就要绝收。情急之下,郭春雷想到“高温闷棚”的方法——将大棚密闭,利用高温杀死蚜虫。那段时间,他每隔半小时就钻进温度超过40℃的大棚查看,汗水浸透衣衫,皮肤热得通红。“当时想着植物比蚜虫耐高温,只能赌一把。”郭春雷说,幸运的是,这场冒险成功了,蚜虫被高温消灭,青椒也保住了。后来,他和老农技员聊起这事,对方连连称奇,表示没有听说过这种办法。也有人说,农药喷一遍就能解决的事,不需要费这个劲。但郭春雷认为,只有这样,才对得起“有机”两个字。如今,基地每个季节生产的有机蔬菜有近20种,有机水果、大米也稳定产出,客户主要来自江浙沪地区,其中回头客占比超六成,不少客户称赞这里的农产品“带着城里吃不到的自然味道”。
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郭春雷也有了新想法。今春开始,他和同事学着拍短视频,将镜头对准田间地头的日常:他讲解如何辨别有机农产品,演示人工除草、果树修剪、稻田养护的过程,分享应对各类农作物病虫害的技巧,把专业种植知识讲给更多人听。郭春雷说,以前客户只知道他们的农产品好,却不知道好在哪里,现在通过视频,大家能看到蔬果、大米种植的全过程,吃起来更放心。多年辛勤耕耘,郭春雷不仅让有机种植基地实现了良性发展,还带领十余名周边村民共同守护有机农产品,让他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
谈及未来规划,郭春雷有着清晰的方向。他说,眼下他已备好萝卜、白菜等秋冬蔬菜种子,也为后续水果培育、水稻种植做好了准备,接下来会引进更多特色有机蔬果与粮食品种,搭建更完善的配送体系,让更多人吃到放心的有机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