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8)班 杨紫伊
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牲一畜,雨丝风片,皆是人生的底色。
眨眼间,我已从稚童蜕变为少年。恍恍几年,我的足迹已遍布祖国东部华灯初上、夜不眠的都市,茫茫白雪、剔透冰莹的北国,碧波荡漾、烈日骄阳的南屿……
但,他乡纵有当头明月,不及故乡一盏灯。低首回眸,拾起水中幻月,只念:风是吾家轻,月是故乡明。
宜兴,这个江南的烟雨小城,承载了我短短十余载的回忆。
夕阳西下,我乘车来到乡下小院。如诗如画的景致中,邻人亲切的问候,使洒向大地的余光更加熠熠生辉。
踏进门槛,推开"吱吱呀呀"的木门,一如叩开我的童年。
倚门回首,落日熔金,远山如黛,一缕炊烟悠悠升起,渐融于天际。“吃饭了!”熟识的方言道出宜兴人的宁静与柔软,洗去了一天劳作的尘埃。
伏于桌案,三两口把可口的美味敛于心底与胃中,家人满足的笑意溢于言表。
月升起来了。
我迫切地推开木门。院前有一条小溪,月光柔柔地抚着它,我拾起小石子向溪面掷去,看静谧的一片水银色荡起涟漪,童真与快乐似两条小鱼游进了我心里。
我漫步在小径上,溪岸边的垂柳翩然摇曳,抚摸着树干上粗糙的纹路,那是季节更迭、岁月交替的痕迹。
一阵轻风抚过脸颊,仰目望苍穹,漆黑而泛着幽蓝的天幕上悬着一轮满月,还有远方村舍的灯火点点,那轮银白与微弱温暖的橘黄相映成画。回神,我竟也成画中人。
可惜我文笔平平,写不出草木生长间的夏至渐近,写不出溪边的烟雨和镇上的小酒馆,写不出这意渐浓花渐开,写不出雨陡晴、虹初见,更道不出烟雨小城的过去与未来。可每当时和岁稔谷飘香、风禾尽起之时,我便轻声回应着吾家之轻风,故乡之明月。写烟火气、写归属感,写藏于心底的道不清、说不尽的无限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