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城北小学六(5)班 吴东远
俗话说得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我们班也有一些独特的班规,它们藏着老师的智慧,让大家又“怕”又“恨”。当然在规范班级秩序时,也催生了不少啼笑皆非的故事。今天,我就讲讲改变班风的 “课间静音公约”。
刚升入五年级,我们班课间热闹得像菜市场。老师前脚刚走,几个“大嗓门”就原形毕露,叫嚷声一声高过一声,仿佛在比拼谁的“狮吼功”能震破天花板;走廊更是 “重灾区”,小潘和小韩举着自制的“矛”“盾”正激烈“交锋”……班主任大手一挥,把这群 “调皮猴儿”全撵回座位,打趣道:“真把自己当能上天入地的孙大圣啦?”随后,在她的带动下,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果然人多智慧广,很快,“课间交流要轻言细语,违反三次需为全班服务一次” 的班规新鲜出炉了。同学们鼓掌通过,可心里都悄悄打着小算盘,好奇谁会成为第一个倒霉蛋。
当天下午,班级安静得出奇。调皮鬼们都“夹紧尾巴”,讲话声像怕惊扰了谁,压得极低,我这个管纪律的副班长闲得没事做了。
第三节体育课结束,同学们陆续走回教室。小张和小王捧着篮球进来,球赛的兴奋劲儿还没消,两人一边聊天一边手舞足蹈。聊到激动处,小张朝角落来了个“三分投篮”,篮球被书柜弹回,引得同学们阵阵尖叫。我立马上前,愤怒地比出“一” 的手势警告。小王捂住嘴,蹑手蹑脚地溜回座位;小张却满不在乎,大摇大摆地踹了踹椅子,结果刚要坐下就摔了个四脚朝天,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我忍无可忍,又给他记上一笔,没想到他变本加厉地在座位上哇哇大叫:“今天真是太倒霉了……”我一个箭步冲过去,递上一张罚单——给全班同学各倒一杯水。他沮丧地接过罚单,懊恼地拍着脑袋,同学们却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嘿,小张虽哭丧着脸为大家服务,却始终紧闭嘴巴不抱怨。不知是怕再受罚,还是真觉得在安静的环境里做事效率更高。
从那以后,“课间静音公约”为喧闹的课间开辟出宁静的角落。同学们在遵守约定中,渐渐懂得:约束不是束缚,而是成长的阶梯,让我们在有序中,一步步走向更好的自己。
指导老师:任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