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缝纫铺” 织就社区“暖心网”
日期:09-15
□记者 余 婧
9月12日上午8点半,位于丁蜀镇蠡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邻里缝纫铺”里准时响起“哒哒”声。施洁(化名)坐在缝纫机前,手推着一件褪色外套,脚踩着踏板,随着细密的针线在布料上穿梭,磨损的袖口被迅速修复。这处由社区精心搭建的缝纫铺,不仅帮助施洁缓解了生活困难,更成为基层推行“物质+服务”综合救助的生动缩影。
今年43岁的施洁,从事裁缝工作已有二十余年,她上有年迈的母亲,下有正在读书的女儿。此前,她在蠡墅社区里经营着一家裁缝店,靠微薄收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近年来,随着居民缝补需求减少,她的生意日益艰难,甚至连每月的租金都难以承担,家庭经济陷入困境。蠡墅社区党总支书记汤雪姣在走访中了解到施洁的实际困难后,并没有简单地给予临时救济,而是系统评估她的手艺特长和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困难群体对平价缝补服务的真实需求。借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迁址的契机,社区特意在一楼辟出空间,免费帮助施洁开起“邻里缝纫铺”,既解决了她的生计问题,也精准回应了居民“小修小补”的现实需要。这一做法,正是市民政局推行“宜路众扶”社会救助品牌、构建“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的基层实践。
“小施,这几条是我女儿留在家里的旧裤子,她不穿了,你看看能不能改成我的尺寸?”80岁的独居老人王老太在裤腿处边比划边问。“当然可以。”施洁接过裤子,熟练地拿出软尺给她量起尺寸。一会儿,好几条裤子就改好并熨得整齐服帖。王老太掏出钱包要付钱,却被施洁婉拒:“社区免了我的租金,这些小事我不该收钱。”如今,在“邻里缝纫铺”,普通缝补服务收费均低于市场价,并对社区困难家庭、80岁以上老人或独居老人实行免费。与此同时,施洁主动拓展免费服务内容,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更换魔术贴扣子,为坐轮椅的居民加固裤腿耐磨层,还利用碎布制作坐垫赠送给邻里。“以前我总为租金和客源发愁,现在有社区支持,我能安心做手艺活,便也想帮帮别人。”施洁的话语中充满感激。
今年5月,施洁主动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每月抽出一天时间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志愿服务。社区也顺势将志愿服务站引入“邻里缝纫铺”处的空间,将这里从单一的缝补点拓展为集便民服务、志愿登记、邻里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服务角。在施洁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志愿队伍,参与物资送达、关爱探访等社区服务,形成了社区救助与居民互助的良性互动。居民们纷纷表示:“衣服破了找施洁,家里有事喊邻居,社区越来越有家的感觉了!”
■ 记者手记
蠡墅社区通过“邻里缝纫铺”这一载体,既落实了对困难群体的物质保障,也嵌入了人情化的服务支持,使社会救助更加精准、温暖、可持续。而今年以来,该社区已针对困难群体开展了爱心就业岗、电路电线安全排查、健康义诊等多项救助服务。这些实践表明,有效的社会救助远不止于物质帮扶,更包括平台的搭建、机会的给予、能力的激活等,它让救助有温度、让公益可持续,最终让政策落地有声、让民生暖意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