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庆幸,在我还不懂“文学”为何物时,就有幸遇到我的人生伯乐——古老师。在初秋的开学之际,在这个最易怀旧和感恩的日子,忆起老师,那些流年往事就像浪花在心间回旋激荡,漾起层层涟漪。
初二时,因为父亲工作的调动,我随他转入当地的一所县城中学。我天生就像不敢挪窝的“树木花草”,对新环境适应能力极差。进入新的班级,更像个“独行侠”,每次课间,众人皆欢我独静,那种被排挤至集体之外的孤寂落寞感,对10多岁的我来说是沉郁而幽暗的,那时唯书籍能抚慰我心,让我逃离现实。
在一次语文课上,古老师突然点名道:“李仙云同学,请站起来!”我莫名而惊慌地站起来,只听古老师铿锵有力地对全班同学说:“这次以《未来的我》为题的作文,写得最好的就是李仙云,思路新颖、观点独特,我来给大家读一下……”古老师读完,大家齐声鼓掌。下课后,好几位同学围拢过来,和我攀谈示好,班里的“学霸”还主动邀我放学和她一起走。从此,我爱上了语文课。为了提升写作水平,我还让爸爸给我订阅了《少年文艺》和《中学生报》。
我后来才知道,古老师曾是边防军人,部队转业被分配到这所中学教语文。他讲课生动风趣,从不拖泥带水,处处都彰显着军人的干脆利落,雷厉风行。记得当年,每次古老师“雄赳赳,气昂昂”地跨上讲台,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地四周扫视一遍,然后麻利地撸起袖子,原本有些懒散的我们,在古老师如炬的目光中,就像抹了风油精一样,瞬间就提神醒脑了。
我的初中阶段,古老师一直把我的作文当范文,在他所教的几个班级轮流给大家读。有次英语老师把我和课代表叫去给大家复印练习题,古老师恰好经过,我听到他对旁边的几位老师说:“李仙云的语文基础很扎实,特别是作文,每次都能写出新意,而且越看越有味道,性格也是腼腆低调,我很欣赏这个学生……”英语老师随即接话:“这学生可是我的得意门生!”那一刻,我羞赧得低下了头,但老师们的肯定和赞扬,仿佛给我心间注入了能量,一种自信与希望的种子开始在内心深处萌芽。
若干年后,再一次想起古老师,记忆中他似乎从来都没给我们传授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但人到中年,在发表了无数文章后,我终于领悟,文无定法,文字就是我手写我心,哪有套路可言,唯有付诸真情的走心文字,才最能感人肺腑。也感恩老师,让我爱上文学,让内心从此有了依附,灵魂不再孤单。
(李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