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宜兴日报

和美社区入画来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第02版: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见习记者 堵 萍

  近日,走进新街街道归径社区,只见河道整洁、绿植茂密,公园与步道点缀其间,一派和美景象。近年来,该社区以人居环境为纸,以产业发展为墨,以文化传承为笔,勾勒出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枕河而建,依水而居。归径社区地处新街街道西南,西接蒲墅荡,北濒钟张运河,下辖蒲墅自然村、归径自然村和栅村自然村。在发展过程中,社区始终保持着“水巷相拥”的独特肌理。在人居环境改造过程中,归径社区遵循原有肌理增绿补绿,与自然村庄有机融合,保持江南水乡原始风貌。河道整治提升中,通过拆除违建、清理淤泥、放置生态浮床等措施,实现辖区内河道串联成网,构建河湖循环。在沿街容貌管理上,先后完成紫霞北路黑色化、健康主题公园建设、枫林岕河工程等30余项民生改造项目,并通过激励机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提优工作,让群众由人居环境的旁观者向建设者、维护者转变,实现硬件环境和文明行为的“双提升”。“现在水清了,岸美了,枫林岕河畔新建的忠孝亭成了大伙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看着家前屋后皆是景,居住在栅村自然村的村民周女士喜笑颜开。

  社区发展,既要焕发活力新生,更要留住乡愁古韵。古建保护是归径社区守护乡愁的重要举措。“古、旧建筑等地块进行提升改造,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要尽可能保留原始风貌,规划打造富有江南情调的‘水乡客厅’。”社区党总支书记谢泽彬说。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经政府部门牵头,在多次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等后,归径社区逐步推进归径老街的修缮工作。改造中,社区充分挖掘老街历史风貌及文化价值,结合街道肌理和街坊格局,对传统建筑进行抢救性修缮,积极探索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之路,致力于将老街打造成兼具文化厚度与商业活力的文旅新地标。如今,归径桥南堍的骑街楼修旧如旧,桥下的清代碑记清晰可辨,充满古韵的文化景点修缮一新,归径老街呈现出一派江南水乡新风景。

  谈氏月饼、吴庆月饼、王氏月饼……在归径老街,十余家老字号月饼作坊次第排开。归径月饼承载了不少人对传统糕点的味觉记忆,每年中秋节前后,前来购买月饼的人络绎不绝。近年来,在完善销售渠道和规范销售模式的加持下,归径月饼不仅在当地市场小有名气,甚至远销至港澳台地区。为擦亮传统月饼产业这块金字招牌,社区积极推动老字号月饼工坊组建产业联盟,通过视频拍摄、直播带货、文化市集等方式扩大影响力。在政府与社区推动下,归径月饼从单一节日产品走向日常化、多元化经营,并尝试与紫砂等本地非遗项目跨界合作,提升产品附加值。“我们在月饼礼盒中搭配了茶宠,既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更让礼盒成为传播宜兴文化的精致载体。”王氏月饼现任“掌门人”王珏说。去年中秋节期间,归径老街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月饼销量增长40%。不仅如此,游客在归径老街不仅能体验手工制作月饼的乐趣,还能在周边农家乐、咖啡店感受别样风情,形成了一业兴、百业旺的良性发展格局。

  此外,为了让沉睡的历史焕发新生,归径社区凝聚文化工作者智慧,精心编纂《古径寻归》一书。书中从古时癸泾的地名溯源,到真武殿古窑的青烟袅袅,千年文脉跃然纸上,让沉睡的历史有了可触可感的载体。社区还精心组建十番锣鼓队、腰鼓队、戏曲队等多支文艺队伍,在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及重大庆典倾情献演。这些活态传承的民俗展演,让归径的文化记忆在新时代绽放出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