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期,宜城社区管理中队针对乱搭、乱堆、乱倒等群众反响强烈的闲置地块“三乱”现象,采取系统化整治策略,坚持点面结合、精准施策,逐步构建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建机制、立规范、整秩序、除隐患,成功将城市治理的“痛点”转变为品质提升的“亮点”,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助力建设宜居宜业的城市家园。
联合多方力量,织密“协同网”。宜城社区管理中队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联动城南、城东中队及属地社区,构建多元协同治理网络。通过“圆桌会议”明确职责分工,打破信息壁垒,形成权责清晰的工作格局;成立专项工作组,对辖区闲置地块开展“拉网式”排查,详细采集地块位置、面积、权属及现状信息,建立精细化管理台账。针对每处地块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地一策”整治方案,确保责任到人、有序推进。
运用多重手段,打好“组合拳”。整治行动严格遵循“宣传先行、劝导自改、集中清理”的原则,前期通过张贴告知书、网格员入户宣讲等方式,广泛宣传政策,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最大限度争取群众支持。协同社区组织地块堆放物资清理,协助居民分类整理、搬运可利用物资,及时清运垃圾。采用“人工精细化清理+机械高效作业”的协同模式,对问题集中地块重点突破。目前已完成九如城南侧、凤凰怡然居南侧、紫云台南侧、岭秀首府东侧、宜浦路梅林地块、永康厂西侧、新庄大桥西堍两侧、阳光花苑西侧共8处重点地块的综合治理,累计拆除违法建设51处,拆除面积2170.76平方米,清运各类垃圾752车。
建立多维机制,形成“封闭环”。清理整治工作常常容易陷入“清理—反弹—再清理”的怪圈,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宜城社区管理中队构建“治理—提升—长效管护”闭环体系,引入无人机巡查机制,利用无人机航拍,每周比对图像,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依托街道与地块所属社区签订管护协议,定期组织自查自治;建立网格员常态化巡查制度,对重点地块、问题高发地段开展日常检查,即查即治。通过“社区自查+网格员巡查+无人机监测”三维监管机制,实现对闲置地块的动态化、智能化管理,形成“常态长效”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