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宜兴日报

红绿相映的振兴图谱?

日期:09-06
字号:
版面:第02版: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大家看,这里是竹园,还有戏水池,环境不错吧……”近日,54岁的胥锦村村民丁秀梅忙着通过直播展示民宿“雅静小院”的闲适生活。两年前,她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村里首批民宿之一。“以前我在镇上经营水果粮油店,生意平平。”望着自家焕然一新的小楼,丁秀梅眼里闪着光,“现在可大不一样了!我们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红村,吸引着浙江、安徽等地游客一批批地来。光是今年以来,我家收入就有二三十万元。”

  胥锦村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山水相依,风光秀丽,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然而,早年间的胥锦村虽守着绿水青山与红色资源,却未能发展起生态旅游业,村集体负债累累,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曾是当地有名的经济薄弱村。

  2014年开始,在村党总支书记林国明的带领下,胥锦村通过整合土地资源、盘活经营性资产、改造门面房等一系列举措,逐步清偿了村级债务。同时,镇村两级积极抢救、搜集、挖掘红色文化。2018年,位于胥锦村的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开馆,通过实物呈现、情境设置等方式,再现了新四军在此艰苦卓绝的抗战史。2021年,胥锦村成功入选中组部、财政部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

  规划是红村建设的第一步。宜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宜兴市太华镇胥锦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镇村聘请专业团队编制了《太华镇胥锦村红色美丽村庄规划》,提出“一环三片一带”的总体布局。在此框架下,合兴饭店、杭坑被服厂、新四军粮站等历史遗迹得到修复改造;龙珠湖休闲广场、将军广场、红色竹海纪念园等特色景点相继建成,为胥锦乃至太华发展红色旅游注入了新活力。同时,胥锦村还围绕“生态美村”,修缮古祠堂、古井等传统风貌,于2023年3月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深入实施“三清三治”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等,通过村道黑色化、河道整治、民居美化,获评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

  硬件设施逐步完善,文化资源挖掘开发紧随其后。胥锦村依托抢救性挖掘和保护太华新四军文化领导小组等,创作了一批本土红色文艺作品,并同步推进三洲实业中学红色教育培训中心、红色研学大讲堂、红小竹云端档案馆、红色工坊DIY俱乐部等一批沉浸式教育基地建设,“薪火相传”红色教育品牌逐渐成型。同时,与东南大学、安徽广德新杭镇等开展党建联建,成立乡村振兴讲习所,联合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进一步擦亮“红色胥锦”品牌。此外,积极开发“红色旅游+”项目,设计多条红色旅游线路,举办红色文化体验季系列活动,并通过引进培育特色民宿,致力打造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2023年胥锦红村核心区建设完成后,已累计接待省内外团队280多批,年均游客量约10万人次。

  持续涌入的客流,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胥锦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产业带动、文化激活、绿色发展,推进以“自然+传统+红色”为特色的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旅游项目的运营,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难题。对此,村委会成立市三洲文化有限公司,对宣传、运营、活动组织等进行管理,旨在打造胥锦村独有的“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旅游线路和“红色旅游+研学实践”等特色文旅项目。

  依托农文旅产业融合,胥锦村不断壮大休闲农业及周边配套产业,有效带动村民增收。在村里党员带头组织引导下,村民新改建多家特色餐饮、民宿;部分村民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等形式售卖竹笋、板栗等特色农产品,年收益超50万元。“以前不少人在镇上甚至外地工作,随着红村建设有序推进,村庄环境日新月异,近几年已有60多名村民返乡就业。”林国明说,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胥锦村村级可分配收入增长至2300多万元,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4.8万元,为10年前的4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