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凡的老人,他的身影总是与一句口头禅紧密相连——“省着点,日子还长呢”。这句话,如同他生命中最坚韧的丝线,串联起了一个家族几代人的记忆,编织成一幅幅关于节约与传承的画卷。
爷爷年轻时,家境贫寒,战乱与饥荒如影随形。他常说,那时候的一粒米、一滴水,都珍贵得如同生命一样。为了能让家人吃饱穿暖,他学会了各种手艺,从修补农具到编织竹篮,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每一顿饭都力求不剩一粒米。这份对生活的敬畏与珍惜,渐渐凝结成了他口中的那句口头禅,也成了我们家代代相传的家风。
记忆中的餐桌,总是简单而温馨。爷爷是家里的主厨,他的手艺虽不华丽,却总能将有限的食材变出无限的美味。每当饭菜上桌,他总是先让家人动筷,自己则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偶尔夹起一片菜叶,细细咀嚼,仿佛在品味世间最珍贵的佳肴。饭后,若是盘中有剩菜剩饭,爷爷绝不会轻易倒掉,他会小心翼翼地收起来,第二天变着花样再做一次。
“省着点,日子还长呢。”这句话,在餐桌上尤为响亮。它不仅仅是对食物的珍惜,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传递。在爷爷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学会了感恩每一餐的丰盛,也明白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
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但爷爷的那句口头禅从未改变。他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习惯,对物质的需求少之又少。家里的电灯,他总是习惯性地调到最暗;水龙头旁,总挂着一个水桶,用来收集洗菜、洗衣的废水,用来浇花或冲厕所。在爷爷看来,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实则是对自然资源的尊重与爱护,更是对未来的一种责任与担当。
岁月悠悠,转眼间,我也已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诱惑,想要盲目消费时,耳边总会响起爷爷那句熟悉的话语:“省着点,日子还长呢。”这句话,如同一股清泉,洗涤着我内心的浮躁与虚荣,让我重新找回那份对生活的敬畏与珍惜。(魏益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