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开学消费持续释放活力,这也为少年儿童成长提供了绝佳的教育场景。孩子们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前选购时,正是帮助他们培养正确价值观、消费观的黄金契机。
“理性消费”是这堂成长课的第一章。少年儿童还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难免受到社会上一些风潮的影响,盲目追捧所谓的“时尚爆款”“明星带货”产品。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根据实际制作需求清单,将商品分为学习必需和兴趣偏好两类,把“刚需”和“想要”分开再“算一算账”:普通书包结实耐用,与高价网红书包的质量和功能有很大区别吗?买了学习机、智能笔,真的能提升学习效果吗?……通过充分沟通,引导他们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优先购买简约又耐用的款式,避免入手花哨却不实用的品类。
“劳动教育”是这堂成长课的第二章。当线上、线下购物车装满新的学习用品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计算总支出,如这笔钱相当于爸爸妈妈工作多少个小时的收入。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让孩子走进实践基地、田间地头等处亲身体验劳动,这样当他们再拿起新文具时,便会懂得其中流淌着父母多少辛劳的汗水。这种具身认知,比道德说教更能让孩子理解劳动的价值。
上好这堂成长课,除了要发挥家长“第一引路人”的作用,也需要学校等各方携手,让勤俭节约成为孩子们的行动自觉。如利用跳蚤市场组织二手物品交换,让孩子们感受物品循环利用的价值;开展“漂流文具”活动,高年级学生将完好但闲置的尺规、画具消毒后放入共享柜,低年级学生按需取用。这些实践可以让孩子们明白,物品的价值不在于新旧,而在于是否物尽其用。
开学消费看似平常,却是塑造孩子品格的良机。为孩子上好这堂成长课,传递的不仅是消费的理念与技巧,更是一种对待物质和生活的态度,这些或将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精神底色。
(正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