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宜兴日报

丁蜀如何留住青春创客?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第02版: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接1版)

  “在这里,每个梦想都能找到生根的土壤,每份热爱都会收获温暖的回应。”返乡创业青年毛旭宇,曾是穿梭于繁华写字楼的高薪白领,2024年,他回到家乡丁蜀镇大港村经营朱雀门酒店,开启全新的创业生活。利用城市积累的经验和互联网知识,他拍摄精美的照片和视频,通过社交媒体、旅游平台等渠道,宣传展示酒店的美景、美食和乡村生活,年接待游客数万人次,带动了村里数十人就业。未来,他还计划进一步拓展酒店的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带领大港村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这种“身边榜样”的鲜活叙事,比任何广告都更能打动游子之心,吸引更多游子踏上归途,让“雁归丁蜀”从口号变成滚滚春潮。返乡青年孙羽飞在丁蜀创办了宜兴本土文化厂牌JUA,发掘培养优秀原创音乐人。近年来,他和团队登陆央视三套《黄金100秒》、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等知名综艺,用宜兴方言说唱推广家乡文化。去年,他还响应政府号召,在工作室中推行紫砂体验文化,吸引大批对紫砂感兴趣的国内外友人来宜创作交流,并作为宜兴紫砂推荐官登陆央视四套《走遍中国》,向世界展示紫砂传统手艺以及陶式生活的魅力。今年,在哔哩哔哩平台,他为相关纪录片创作的主题曲《泥的名字》,上线一周播放量就突破155万次。

  以“数字游民”为主体的青创人员的逐步集聚,还让丁蜀催生了全市首个数字游民社区——蜀山社区。在该社区,电商与紫砂艺人的“亲密互联”,为特色紫砂陶产业发展赋能:直播达人帮助紫砂艺人开辟全新销售渠道的同时,还收集壶友的反馈信息,为紫砂艺人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社区紫砂陶产业年实现电商销售2亿余元。同时,“数字游民”还成功唤醒社区“沉睡”的资源。村集体和社区居民闲置多年的破旧院落、厂房,经过“数字游民”的创意改造后,成为社区特色景观节点,每年为丁蜀镇、蜀山社区和居民带来近千万元的年租金,年接待游客量突破200万人次,为社区及周边提供物流、包装、直播带货、餐饮服务等就业岗位3000多个。

  依托青年入乡,丁蜀镇还注重村级后备力量引育、乡村产业运营迭代、强村富民集成改革,让青年才干、青年力量持续赋能乡村振兴。该镇以村为单位,排摸40周岁以下有经营经历、有大学学历、有干事阅历的“三历”青年,回引30余名优秀青年到村任职,平均年龄33岁。引导和支持青年自主打造“茶山食野”“野色营地”等网红打卡点,将原本分散的自然资源串联成片,营造出“山在村中、村在画中”的宜居宜游环境。其中,上坝村探索农业赋能新模式,选聘优质青年主播,开展公益直播带货等活动,为竹叶蛋、乌米粽、茶叶等农产品销售注入新动能。西望村举办“希望杯”全手工制壶大赛,发掘青年制陶人才;举办“创办你的企业”经营培训班,吸引外来紫砂从业青年1500余人,为紫砂事业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