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宜兴日报

一次受阅 一生荣耀

日期:09-04
字号:
版面:第03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李 震 余 婧 汪佳璐

  9月3日,当阅兵仪式的画面在屏幕上呈现时,许多宜兴退役军人的心中再次涌起激动与自豪之情。对于这些以前曾参与阅兵及保障工作的老兵而言,这不仅是盛大的纪念仪式,更是一段段珍贵记忆的唤醒。

  “很震撼!”9月3日上午,身处北京的宜兴人毛建良观看阅兵仪式后,心中涌动着难以平复的激动。他有着44年军龄,虽于2023年退休,但珍藏着一段足以自豪终生的记忆——在40余载军旅生涯中,他先后保障过1999年、2009年、2015年、2017年4次阅兵,成为为数不多的4次参与盛典的军人。老家在官林的他,1981年高中毕业后,怀着对军营的向往应征入伍,被分配到驻扎天津的原66军198师,后又在东北林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等院校参加学习,1987年调往北京军区后勤部等处工作。在参加的4次阅兵保障中,他主要负责为参训部队提供营房建设与服务保障。他至今清晰记得,1999年自己首次在现场观看阅兵的激动心情——当军队以雷霆万钧的军姿,向世界展现着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风采时,“那种激动与自豪,没亲历过的人根本无法想象。”他说,每一次阅兵,既是对军队战斗力的检阅,也是对民族精神与自信的提振。

  9月3日上午,曾作为国旗方阵一员参加1999年阅兵的程华坐在电视机前,注视着屏幕上的阅兵画面,嘴角微微上扬,眼神中满是感慨。这位来自西渚的退役军人,至今仍清晰记得当年接到紧急召回电报时的场景——探亲的第二天,他毫不犹豫地重返部队。从春末到盛夏,北京训练场的烈日炙烤着每一寸土地,程华与战友们每天挥汗如雨地训练,反复锤炼军姿与正步。当被问及如何坚持那段艰苦训练时,程华的目光变得深邃:“老前辈们那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当年阅兵当天,他紧握国旗红绸带,尽管掌心沁满汗水,内心却无比坚定:“我只想着把每一步走齐,让国旗在广场上飘得稳当。”时隔多年,如今,当电视屏幕里驶过现代化的装备方阵,他感慨万千。作为老兵,他深知如今的繁荣昌盛来之不易,也为新一代军人的风采感到欣慰。他坚信,老兵精神必将代代相传,激励更多人为祖国的强盛贡献力量。

  “自豪又激动!当我看到先进装备时,内心的震撼难以言表,作为一名空军老兵,我由衷地为国家的强盛感到骄傲。”参加过2019年阅兵的殷一峻,9月3日通过手机观看了阅兵仪式直播后感慨道。2018年9月入伍的他,次年2月便被选拔为阅兵苗子,赴湖北某训练基地参加集训。2019年参加阅兵时,他与战友们昂首挺立于长安街,依靠千锤百炼的肌肉记忆,迈出如标尺般精准的步伐,那响彻云霄的“为人民服务”誓言,至今仍在他脑海中回荡。这是他一生中最荣耀、最难忘的瞬间。受阅经历教会了他: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勇于奉献、艰苦拼搏的阅兵精神,已烙印进他的人生之中。看到如今阅兵仪式上方队威武、步伐铿锵,看着镜头前年轻自信的面庞,他既感动又振奋,更坚定了奋斗的决心。

  “每次看阅兵,都能想起当年的坚守,也更懂责任二字的分量。军营里不只有受阅的荣光,平凡岗位的坚守同样是为国担当。正是无数个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共同铸就了军队的强大和国家的安宁。”9月3日,在高塍镇,曾参与阅兵保障工作的退役军人石伟,一边收看阅兵仪式直播一边陷入回忆。2019年,当受阅方队迈着铿锵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时,作为联勤保障部队徒步方队指挥部文印保密员的他,正在阅兵村专注处理文件等收尾工作。在阅兵结束后,当大家陆续撤离时,他仍要坚守岗位,逐一整理归档涉密文件,成为最后一批离开的人员。石伟说,阅兵不仅是仪式,更是对历史的铭记与未来的激励。虽然退伍后身份有所转变,但这种责任、使命意识已深深刻入他的生命。

  “今天的阅兵仪式太震撼了,每一个画面都让人热血沸腾!”9月3日,阅兵仪式直播结束后,西渚镇溪西村网格员章嘉豪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受阅官兵的铿锵步伐、全新亮相的无人智能装备……这些画面,瞬间勾起了他心底的珍贵回忆。2019年阅兵时,他还是一名军人,负责后方保障任务。“虽未亲临天安门广场,但值守岗位上的责任,与方阵里的战友同样重要。”章嘉豪笑着说。当年8月初接到任务后,保障二字便深深印刻在他心中。9月驻点后,他和战友们围绕突发处置反复演练,每个动作、每个细节都精心打磨。阅兵当天,他全神贯注坚守岗位,不放过任何细微异常,只为确保万无一失。如今,从军营到村庄,岗位虽变,但他心中的那股劲头从未改变。“以前是为国家的荣耀守岗,现在是为乡亲的日子奔忙。”章嘉豪说,帮助村民解决一个难题后,那种踏实的成就感与当年圆满完成保障任务时如出一辙。“看着村里越来越好,就像看着当年的方阵走过一样,心里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