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宜兴日报

方寸暗房照见真相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04版:阳羡       上一篇    下一篇

  在电影艺术的光影世界里,今年暑期档电影《南京照相馆》以其震撼人心的叙事,将一段沉重而悲壮的历史重新拉回大众的视野。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对历史真相的深情回望,以及对无数在黑暗中坚守的正义之士的崇高致敬。

  故事的真实原型,始于1937年那个寒风刺骨的冬日。南京,这座古老而厚重的城市,在日军的铁蹄下陷入了无尽的黑暗。15岁的罗瑾,在命运的安排下,成了长江路估衣廊附近“华东照相馆”的一名学徒工。1938年初的一天,罗瑾像往常一样为顾客冲洗胶卷,当他看到那两卷“樱花牌”胶卷中日军砍杀中国军民、侮辱中国妇女的照片时,内心的愤怒如汹涌的潮水般难以抑制。那一刻,他深知这些照片不仅是影像,更是日军屠城的铁证。在那个充满恐惧与危险的年代,罗瑾当即做出了一个无比勇敢的决定——他偷偷加洗了一套照片,精心挑选出16张,装订成一本小相册,并在封面上画下两颗滴着血的心和一把刺向心脏的匕首,旁边写下一个大大的“耻”字,以此表达他对侵略者的满腔愤恨。

  然而,危险如影随形。1940年,为了生存,罗瑾不得不前往汪伪某集训队学习电讯技术,他将相册秘密转移到集训队驻地毗卢寺。但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1941年的一次突然搜查,让罗瑾惊恐万分,他匆忙将相册藏到毗卢寺后院茅厕的墙洞内。可当他再次前去查看时,相册却不翼而飞。

  非常幸运的是,这本承载着民族血泪史的相册并没有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它被罗瑾的同学吴旋意外捡到。吴旋在看到相册中的照片时,同样被日军的暴行所震惊,毅然决然地选择将相册保存下来。此后的岁月里,吴旋冒着生命危险,始终守护着这份珍贵的“秘密”。

  直到1946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的第二年,吴旋将保存了数年之久的相册呈交给南京市临时参议会,并详细呈文写明照片的来历。这份珍贵的相册,终于作为“京字第一号证据”,在对南京大屠杀案主犯谷寿夫的审判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让谷寿夫的罪行得以大白于天下,谷寿夫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影片剧情全程抓心,悬念与温情交织。影片将视点聚焦于“照相”,这一独特的视角令人眼前一亮。在当时,照相作为兼具信息可信度、视觉冲击力和传播广泛度的重要媒介,侵略者对其作用心知肚明,随军摄影记者伊藤也因此掌握不少特权。影片巧妙地借助一次又一次的照相、洗印和登报等情节,在空间上延展了南京的城市景观,在时间上推进了几个人物的命运,编织出一张线索细密而精巧的情节网络,让观众在悬念迭起中深刻感受到惊心动魄的痛感。

  感谢《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让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它以艺术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到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有这样两位平凡而伟大的中国青年,用自己的勇气和信念,甚至宝贵的生命,守护着历史的真相。它也让我们明白,铭记历史,不仅仅是为了缅怀过去,更是为了珍惜当下的和平,不让历史的悲剧再次重演。(汪 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