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张 蔷) 9月1日傍晚6点,市兴河体育综合体内的羽毛球馆人气爆棚,球拍的击球声、球友的喝彩声阵阵响起,50多名羽毛球爱好者正分散在14片场地中打球。刚结束一场双打的市民张先生笑着说:“每周二、四、六,我雷打不动来这儿打球。”尽管近年来羽毛球价格持续上涨,但是市民的打球热情丝毫未减。眼下,羽毛球这项运动不仅带动了场馆经济升温、小众职业“出圈”,而且衍生出独特社交模式,成为撬动城市经济的“活力因子”。
“两年前一筒尤尼克斯AS—05羽毛球售价100多元,现在已涨到超300元。”在宜城街道一家体育用品店,老板陈女士介绍,最近几年,不仅高端型号的羽毛球涨价明显,李宁、威克多等知名品牌的羽毛球价格也涨了一倍多,“虽然价格上涨,但是店里的销量不减反增,像大家常打的红超羽毛球,销量逐年增长10%左右。”
即使羽毛球价格“涨”声一片,我市的羽毛球馆依旧“一位难求”。9月1日晚,位于城区的建翔乒羽基地12个场地全部满员,负责人余经理介绍:“现在工作日傍晚和双休日全天都是黄金时段,市民得提前3天预订。像周六下午2—4点的场地,往往刚开放预订就被抢光。”据他估算,相较于2023年刚开业时,现在场馆的月均客流量提升40%左右,双休日的预订率常年保持100%。此外,随着羽毛球运动参与者的增加,去年以来,W羽毛球馆、东逸羽毛球馆等新场馆在我市相继开业。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社会场地180片、学校场地60片,可满足羽毛球运动爱好者的需求。
为了应对羽毛球涨价,我市的球友们琢磨出了“AA制组团”的新玩法。9月1日晚,张先生所在的“宜兴羽友圈”就有12人组团来到市兴河体育综合体内打球,大家平摊3片场地和羽毛球的费用,算下来每人打球成本不到35元。“以前自己偶尔和朋友单打,1片场地黄金时段要60元/小时,打球成本较高。现在组团不仅省钱,还能互相切磋,越打越有意思。”张先生说,他所在的微信群已有200多人,每周都会组织2—3场活动,有时还会和其他俱乐部打友谊赛。
羽毛球运动的火热,还让穿线师这一小众职业走入大众视野。在位于环科园的一家羽毛球馆内,32岁的穿线师王鑫正专注、娴熟地为一支羽毛球拍穿线。“我以前是羽毛球运动爱好者,后来发现很多球友找不到专业穿线的地方,就专门去考了相关证书,现在每天能穿15—20支球拍。”王鑫说,穿线看似简单,实则有讲究,磅数偏差1磅就可能影响击球手感,不少资深球友宁愿多等两天,也要找他穿线。据他透露,熟练的穿线师月收入能达8000—12000元。
“宜兴羽毛球运动火热的背后,除了运动本身门槛低、易参与的特性,更离不开其强大的情感联结与社交价值。”市羽毛球协会会长王国云表示,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羽毛球运动成为市民释放压力、维系情感的重要纽带,场上的并肩作战、赛后的交流分享,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同时,健康意识的普遍提升,让市民更愿意将支出投入能带来长期健康收益的运动中。“羽毛球运动参与者越来越多,不仅带动了场馆经济和装备销售,更形成了‘运动+社交+就业’的多元经济链。”王国云说,未来协会计划举办更多业余赛事,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