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有林,又名凤家,江苏宜兴人,中共党员。宜兴各界抗敌后援会青年服务团负责人,宜兴战地服务团成员,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毕业,《战斗报》秘密党支部负责人,中共宜兴县工委书记。1940年10月,因积劳成疾逝世。
1913年,蒋有林出生在宜城镇一个富裕的书香人家。生母出自本镇名门望族——“补庐”史氏,不幸早逝。父亲蒋肖和虽知书达理,但思想守旧,坚持把子女禁锢家中亲自坐馆执教。
与此同时,外祖史家对待子女的教育思想却与蒋家大相径庭,史曜宾等几个舅舅全都进过“洋学堂”,思想开放,言论激进。1927年4月21日,中共党员潘梓年、李旸谷和进步青年史曜宾邀集史乃康、吴曰信、汪茂遂、汪子柔,在“补庐”成立宜兴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此后,“补庐”成为宜兴进步青年的聚集地,他们抨击时弊,议论社会。少年蒋有林最大的乐趣便是到外祖父家听舅舅们和宗益寿、李旸谷等进步青年谈论时事。舅舅家中藏有许多进步书报杂志,也深深吸引着他。
1927年11月1日,震撼大江南北的宜兴农民秋收暴动爆发。蒋有林看到舅舅们为了暴动抛家舍业,看到万益在县衙门口连开三枪,看到宗益寿带领农军攻占县公安局,看到李旸谷带人绣的那面嵌着镰刀斧头的红旗在空中飘扬……他的心灵被深深震撼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相继爆发,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爱国浪潮席卷全国,宜兴的革命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也行动起来,宣传抗日救亡思想。蒋有林也时常参加进步青年的国事讨论,关注着祖国的沉浮。
1936年初,共青团无锡中心县委书记吴启璋受党组织委派,回家乡宜兴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吴启璋联合蒋有林、曹辛之等人创办《平话》周刊,宣传抗日救国,抨击腐败现象。蒋有林写了几篇诗文在《平话》周刊发表,很有号召力和鼓动性。同年8月,吴启璋受党组织指示,创办大公书报社,销售救亡读物和进步书刊,吸引了一大批进步青年,成为抗日救亡的宣传阵地。蒋有林参加了书社工作,进一步明白救国救民的真理。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抗日烽火烧遍全国,整个宜兴城都沸腾了。平时沉默寡言的蒋有林再也抑制不住满腔的爱国热情。他与吴启璋、汪猷安作为抗日青年代表,组建宜兴各界抗敌后援会青年服务团(以下简称“青年服务团”)。青年服务团在街上宣传演出,张贴进步标语,散发抗日传单。蒋有林作为骨干,工作积极,事事争先,他负责的墙报两三天便更新一次,图文并茂,围观者络绎不绝。
1937年11月,宜兴沦陷在即,吴启璋、李旸谷等组织战地服务团,号召青年自愿报名,奔赴抗日前线。蒋有林毅然加入战地服务团,向全国抗日中心武汉前进。他们沿途演戏唱歌、出壁报、刷标语,大力宣传抗日。
战地服务团抵达武汉后,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成员分别奔赴陕北、武汉、南昌、皖南等地参加八路军、新四军。蒋有林等人奔赴陕北抗日前线,先行到达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军政干部学校,后到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学习。1938年2月,山西大同、太原相继沦陷,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转移,并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以下简称“抗大”),蒋有林随之进入延安抗大学习。学习期间,蒋有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秋,蒋有林在延安抗大结束学习,被分配到新四军苏南特委工作。
1939年初,为加强宜南地下党的领导力量,新四军苏南特委派遣蒋有林到国民党宜兴县报《战斗报》报社工作。《战斗报》报社设在张渚镇祝陵村附近的大王庙内,名义上是国民党官方报纸,实际上是共产党在宜南地区的隐蔽点,报社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中共地下党员,还建立了《战斗报》秘密党支部。蒋有林在报社的公开身份是收音员兼校对,实质担任支部领导工作,同时任中共宜兴县工委委员。《战斗报》秘密党支部利用报社的合法身份,积极宣传抗日救亡道理,竭力反对妥协投降。同时,积极发展进步青年入党,为党培养了一大批干部。
抗战时期,物质条件异常艰苦,蒋有林身体状况很差,但他对待工作从不马虎,每天晚上都会打开老式矿石收音机收录信息。长期的辛勤工作和异常艰苦的条件,让他落下了严重的病根。
1940年5月,《战斗报》因发表江苏省第五临时中学学生罢课的消息,触怒了国民党江南行署,被迫停刊。宜兴县工委及报社的大部分党员相继转移到不同的岗位继续活动,但为坚持宜南这块阵地,组织决定让蒋有林留下来,担任宜兴县工委书记。
在上级指示下,蒋有林在维持太华桥涯饭店隐蔽点的基础上,又带领储以民、任亚萍在张渚善卷五洞桥开了爿名为“利民商店”的小店作掩护,方便来往于苏皖区党委和浙西的同志在此落脚。蒋有林在店内是“老板”,会利用“送货”“批货”的机会外出秘密工作;储以民利用报社过去的社会关系,负责外交,与地方势力周旋;任亚萍是“店伙计”,负责联络和接应;来往联络的同志则是以买卖货物为名,在钞票中、卷烟里、火柴盒内传递信件或党的指示。桥涯饭店和五洞桥小店这两个隐蔽点为浙西、宜南与中共苏皖区党委的联系发挥了作用,为以后开展浙西、宜南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此时,蒋有林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了,待同事储以民因工作调动到了别处后,他的担子更重了。他剧烈咳嗽,一口口地吐血,脸色难看得像一张黄纸,走路摇摇晃晃。组织上多次带信来叫他就医养病,但他仍坚持亲自外出秘密工作。同志们要他增加营养,他笑笑说:“同志们凑起来的一点钱,办了这个小店,我总不能把本钱吃掉啊。”同志们实在看不下去,请来医生为他诊脉。医生诊脉后草草地开了个处方,摇摇头走了。
1940年10月下旬,蒋有林生命垂危,呼吸急促,说话已十分困难。他以惊人的毅力,竭力保持平静,向任亚萍交代完急需做的工作后,终于燃尽了自己生命,永远合上了双眼。(吕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