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治”奏响 基层治理和谐曲
日期:08-26
□记者 余 婧
雨污分流改造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但工程推进中如何平衡施工需求与居民生活?8月21日,万石镇万善社区召开了第3次协商议事会。与以往不同,早在改造工程开工前,社区就通过党建引领的“多元共治”模式,让居民从“旁观者”变“参与者”,成为工程顺利推进的“助推器”。
当天的议事会现场,党员先锋组、居民代表组和技术支持组的成员围坐一圈,没有高高在上的宣讲,只有拉家常式的对话,现场氛围热烈。此次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涉及万善家园、金沙府邸等两个小区近300户住户,中青年群体和流动人口较多,成为工作难点。“我们把‘办公桌’搬到居民身边,每周召开群众唱‘主角’的协商议事会,就是要让居民清楚工程怎么干、诉求向谁提、问题谁来解。以前是干部推着干,现在是大家一起干,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事情自然就提速了。”万善社区党支部书记任春介绍,这种转变得益于万石镇创新的“红当家·三聚力”工作法,通过组建“党员先锋组+居民代表组+技术支持组”3支队伍,与居民面对面沟通,用群众认可的方式听诉求、解难题,让居民从“局外人”变成“当家人”,把民生工程真正做成了“民心工程”。
“王师傅,您担心的施工噪音问题,我们和施工方确认过了,会避开早7点前和晚8点后的休息时间,每周进度我们也会提前在群里通知。”“张大姐,您说的老人出行不便问题,我们计划在施工区域旁设临时通道,而且党员先锋组会定期上门帮忙采购物资。”万善社区居民、楼道长许解平报名成了群众监督员,每周和施工方对接进度,同时通过议事会了解群众诉求并进行解答。“作为居民,我知道大家关注的焦点,把施工计划、便民措施、诉求反馈讲得明明白白,问题也迎刃而解了。”许解平说。居民李阿姨拿着手中的“明白纸”笑道:“以前听说别家小区施工吵翻天,现在我们还没开工就有党员上门讲解,施工方现场答疑,心里踏实多了。”
议事会的常态化运作,让居民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更让工程监督有了“火眼金睛”。除了群众监督员,居民还可通过“自主报名+群众推选”成为议事会的参与者。议事会成员中,技术支持组代表需要定期参与方案讨论、工程质量监督;施工方负责人会定期向工作组通报施工计划、进度、可能产生的影响,并现场解答居民的具体问题。不久前,有相关从业经验的群众监理徐忠良在巡检金沙府邸小区入口处沟槽时发现,管底标高比设计低了6厘米,一旦回填将形成倒坡。他立即拍下激光水准仪读数,发到微信群。施工方回复:“只差6厘米问题不大,可以顺坡找补。”徐忠良直接在群里呼叫建设单位:“我是居民也是监理,按照相关施工规定,坡度偏差不得大于1%,必须返工。”建设单位、设计、施工、社区、居民代表五方召开现场会,确认返工。当天晚上,金沙府邸小区入口处管道便重新铺设到位。
目前,通过“信息及时公开、协商议事常态、矛盾调解闭环”的运行机制,社区已收到合理化建议8条,解决施工类问题15个,剩余问题均已明确责任人和解决时限。社区公示墙上的“雨污改造信息公示栏”里,施工进度图、安全提示、联络方式一目了然,居民随时能看、随时能问,真正实现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