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 鹏
在宜兴市区岳堤大桥南堍,耸立着一尊高大的岳飞铜像。四周马路上,整天车水马龙,熙熙攘攘,路过的人们总会向铜像投以崇敬的目光。
但见碧水长流的升溪河畔,绿树掩映的“岳堤”之上,身披铠甲的岳飞将军倚马、执枪、仗剑,坚毅的目光凝视着前方,仿佛正指挥雄壮的岳家军向西南方向的百合场进发,准备迎战金兵。
站在巍巍铜像前,人们能强烈感受到民族英雄岳飞的威武、豪迈、智勇以及悲壮,同时还有几分亲近感!岳飞铜像如今已成为宜兴一处文化地标,吸引着人们来此参观打卡。
岳飞铜像落成距今已整整30年。铜像最先坐落在团氿之滨的氿滨公园,原宜兴市建设委员会主任路盘新是岳飞铜像建设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提起30年前那段往事,这位对岳飞充满崇敬之情的“老城建”依然历历在目。
上世纪90年代初,在宜兴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为进一步突出城市人文精神、彰显地方特色文化,我市先后在城区建起《周处除三害》《陶都之光》《范蠡与西施》等城市雕塑,成为城市新亮点。而民族英雄岳飞与宜兴渊源深厚。1130年初,岳飞率军移师宜兴,抗金平盗,保一方平安,其间,他还与宜兴姑娘李娃结婚,宜兴既是岳家军的根据地,又是岳飞的“第二故乡”。市建委决定:为岳飞将军在宜兴建一座城市雕塑。
1994年初,市建委把设计工作委托给江苏省美术馆的吴支超先生。吴先生是著名雕塑家,曾创作《淮海战役总前委五人群雕》《华罗庚》《李四光》等知名城市雕塑。吴先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岳飞铜像的设计中,多方查找资料,数次来到宜兴,实地走访岳飞衣冠冢、岳飞抗金古战场等地,并先后征求80余位文化界、城建界等领域相关人士的意见,岳森宏、岳仲荣、岳鹏等岳飞后裔也应邀参加座谈,提出了意见建议。岳森宏还从家里拿来大幅岳飞画像,成为吴支超设计铜像的重要依据。
国内不少地方都有岳飞雕像,大多采用人骑马上的形象。路盘新、吴支超等考虑到公园入口的景观效果,更为了标新立异,充分反映岳将军身先士卒、指挥若定之风范,铜像特采用人在马下的表现方式。
1994年冬天,吴支超完成岳飞铜像的设计,并约定了审定时间。不料到了约定的日期,下了一场大雪,加上严寒,104国道(宁杭公路)几乎封住了。为不影响铜像的定样浇铸,路盘新和同事“逼着”司机上路,赶到南京按时审定了铜像设计方案。
岳飞铜像由南京晨光机器厂浇铸。其间,路盘新、吴支超及相关人士数次到厂现场督查,确保浇铸达到设计效果。1995年6月底的一天,路盘新带队赴南京,迎岳飞铜像回“第二故乡”宜兴。车队经过之处,吸引众人驻足。人们看到岳飞手中那杆标志性的沥泉枪时,惊喜地说:“这是岳飞将军啊!”
当时的104国道上方有许多电话线、电线等凌空穿过,汽车载着4.5米高的铜像从这些线管下经过,绝非易事。路盘新等人便找来竹竿,站在车上撑起一根又一根管线,以致正常情况下4小时左右的车程,那天足足跑了12个小时。
7月3日上午,岳飞雕塑正式落成。岳飞铜像高4.5米、座高2.6米,座前刻“还我河山”以画龙点睛,座后壁简述岳飞与宜兴的历史。雕塑以高高的铜官山、宽阔团氿为背景。但见河山壮丽,田园锦绣,风吼、马嘶、将军岿然!
2003年10月,氿滨公园重新改造,市建设部门把岳飞雕塑搬迁到升溪河畔、岳堤大桥南堍。现在,在巍巍耸立的岳飞雕塑边上,有岳堤、岳亭等与岳飞、岳家军相关的遗址遗迹,不远处还有岳堤广场等,宜兴的岳飞文化元素相对集中在了一起。
岳飞雕塑的建设,不仅为宜兴增添了一处城市新景和文化地标,更为传承和弘扬岳飞爱国主义精神、彰显地方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个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