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宜兴日报

奔跑中感受生命律动

日期:08-22
字号:
版面:第04版:阳羡       上一篇    下一篇

  【悦读《一个人的马拉松》】

  【书摘】在马拉松的跑道上,我还是个稚嫩少年;在人生的路上,我已经步入中年,该是到达“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境界了吧。人生是场马拉松,是马拉松,就有撞墙的时候。

  《一个人的马拉松》是知名作家黄春华所著的一部纪实散文集。书中,他立足亲身经历,用生动的语言、细腻的笔触,叙述了自己参与马拉松的喜怒哀乐,分享了其个体思考和感悟。如实记录跑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如实书写人生,黄春华不疾不徐的文字里,蕴藏着朴实的情感和坚韧的力量。

  34篇至情至性的散文,详尽描写了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的哲学思考,“看起来是万马奔腾,其实只是一个人的朝圣”。黄春华认为,生活跟跑步相似,“在人生的跑道上,真正的收获并不是多快多强,而是这一路上欣赏了多少,感受了多少,领悟了多少”。毕竟,跑步的初衷是为了那一种自我、纯粹的享受,生活也是如此。而要做到这些,前提是慢下来,“不必计步,也不必宣告,跑了多少,脚知道,身体知道”。

  作为一名带有作家标签的跑者,黄春华在书中坦言:“我在谈跑步时,其实常常想到的是写作;我在写作时,又不由得会联想到跑步。”是的,跑步和写作有太多相似之处,如果把写短篇看作短跑,那么长篇创作就是马拉松。前10公里顺风顺水,身心愉悦,脚步轻盈,好似创作初期的灵感蜂拥,下笔如神;而后10公里举步维艰,腰酸背痛,咬牙切齿,则类同创作后期的激情耗尽,思路卡壳。黄春华列举了自己几部作品百转千回的创作过程,“周期性的阻塞、挖通,再阻塞、再挖通,直到精疲力竭,落下最后一个标点的时候,感觉就像跑完了一个全马”。

  看清自己,永远比读懂他人更难。爱上跑步的黄春华,不甘心埋头奔跑,更习惯抬头看路,沉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由此对人生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曾几何时,“我是那样雄心勃勃,俨然一个野心家,狂想着用作品征服世界……总以为自己的作品多么好,只是这世界缺少了一双慧眼”。而现在,他不再认为自己写得有多好,更不会认定哪个作品必读,“我的每个作品都是你路边的一棵树,如果你累了,如果你要阴凉,也许还有我猜不到的种种原因,总之,你停下了脚步,面前正好是我种下的那棵树”。谁能说,跑道上的一串串脚印,不是在调节、修正着跑步者的人生态度呢?

  随着跑步经历的增多,黄春华慢慢开悟了,跑步最重要的不是成绩,也不是快乐,而是安全,“以后无论怎么跑,我都要守住底线,保证安全”。他在书中还提到了“黑暗跑者”,即盲人跑步者,其被一个明目跑者用一根黑布带子牵引着,从他们平稳的步子里,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笃定。读到这里,我不禁心生迈步奔跑的冲动,无所谓胜负,只为拼尽体力,触摸久违的潜能和心性。

  在奔跑中感受生命的律动,每一步都是热爱。掩卷而思,恍然间,我仿佛看见黄春华奔跑的身影迎面而来,彼此的呼吸犹于耳畔,双方在心照不宣的默契中相视一笑、擦肩而过,然后奔赴各自所独属的跑道。(任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