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自行车:自由之轮》】
【书摘】如果你曾经,哪怕只有一次,怀揣着一颗歌唱的心骑在一辆自行车上,感觉像是一个凡人触到了神灵一般——那么,我们共享着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我们知道,一切的一切尽在自行车。
英国作家、记者、电视节目主持人罗伯特·佩恩所著《自行车:自由之轮》一书,从文化历史到技术革新,讲述了自行车的前尘往事,以及发生在骑手身上的故事。为了寻找一辆梦想中的自行车,作者跨越西欧与北美,在蜿蜒曲折的寻车之路上,探索关于自行车的一切,用风趣的文字呈现出了一部车轮上的自由与文明史。
车架、控向系统、传动系统、车轮、车座……作者把这些组成自行车的构件,作为该书的各篇章名,既深入剖析自行车车身上每一个装置、零部件的诞生与变革,又将自行车对历史的影响通过一桩桩具体事件反映出来。透过简洁而巧妙的笔触,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重大的社会变革,都在自行车上有所体现,那些看似无意改变的技术细节,恰恰完美契合着历史进程。
200年前,西方世界的一场大饥荒导致了家畜剧减,在替代劳动力的驱动下,一台有轮子的“机械马”诞生了,这是自行车的始祖。它也被称为“会跑的机器”,在结构上包括两个成一字排列的马车轮子、一个供人跨坐的木架和一个简单的控向系统。它需要靠人快速跑动或双脚在地面划桨移动来行进,当跑得快或下坡时,人可以抬高双脚。以如今的眼光来看,这实在是一件不怎么样的发明,然而正是它提供了自行车骑行的基本原则——通过操纵方向来保持平衡,即使两个轮子在一条线上。由于它的笨重、昂贵和不实用,并未在当时流行。
在“机械马”被搁置了40年后,由其改良的“脚踏两轮车”在大西洋两岸掀起了一股热潮。骑行脚踏车,对当时的人们而言难度极高,由此便催生了一家家“自行车驾校”,只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才能骑在上面而不倒。大作家马克·吐温也专门请来教练学习骑车,并饶有兴趣地把这段经历写成文章。学习过程并不顺利,他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在教练及其4个助手的耐心帮助下,曾被车子砸进医院里的马克·吐温终于能够掌控这“两个轮子”了。他由衷感慨道:“来辆自行车吧。你是不会后悔的,如果学完后你还健在的话。”
20世纪前后,自行车已成为上百万人的日常交通工具。在人类历史上,劳工阶层第一次具有流动性——他们也有了一定的往来旅行能力,往日拥挤的合租房现在空了,城郊的范围扩展了,很多城市的地理布局因之改变。自行车的发展也促进了道路建设,为此后汽车时代的到来打下了基础。另外,自行车的出现还打破了当时僵化的阶级和性别屏障,甚至成为妇女争取选举权的一个转折点。
自行车对人类真的如此重要吗?答案或许就藏在“钻石之魂”的车架、“掌中乾坤”的控向系统、“链齿相扣”的传动系统、“至圆至美”的车轮之中。从古老自行车的发源地到现代自行车的诞生地;从工程奇迹到切线轮辐车轮,到环法自行车大赛经久不衰的魅力……在奇闻轶事中,该书再现了自行车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意义。
(刘学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