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宜兴日报

全省首例非遗制作工艺 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落地宜兴

日期:08-22
字号:
版面:第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记者周丽娟 通讯员 俞 杰) 8月20日,市均陶研究所收到由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颁发的《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其申请的“均陶造型工艺数据”顺利通过审核,完成确权登记。这是全省首例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制作工艺的数据知识产权登记。

  宜兴均陶素有“名陶名器、天下无类”的美誉,“宜兴均陶制作技艺”于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均陶制作工艺流程复杂,一直以来都是靠师父带徒弟口口相传,传承效率不高,而且技艺细节容易在代际传递中出现偏差。”省级陶器烧制技艺(宜兴均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市陶瓷学会会长方卫明说,通过进行系统的量化记录,能把均陶造型工艺更精准、高效地传承下去,突破传统言传身教的局限,让均陶技艺传承之路更加坚实、宽广。

  今年6月,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服务专班的助力下,市均陶研究所开始系统性地采集、处理均陶核心的造型设计参数、详细的工艺流程步骤以及独特的材料配方等关键信息,形成了反映均陶独特造型技法的关键数据集合。“以前制作均陶产品的时候我们都是凭感觉,但这次需要采集具体的数据形成产品烧成的能效比,比如坯体每个阶段泥料的湿度,就需要进行反复制作、记录,寻找到最优的数据区间。”市均陶研究所所长方薛斐表示,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的流程非常严谨专业,通过市市场监管局全流程辅导,才迅速提交并成功确权了“均陶造型工艺数据”。今后,该所计划用“均陶造型工艺数据”,开发均陶互动体验、数字化教学、线上展览、智能设计工具开发等项目,让均陶文化得以更好地创新和发展。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将数据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以服务地方特色产业、赋能文化传承创新为抓手,在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保护、运用和服务方面开展不懈探索,着力推动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转化。

  “此次我们成功将传统工艺优势转化为数据资产优势,既为陶都‘五朵金花’之一的均陶核心工艺数据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权属保障,也实现了对传统技艺的数字化还原和智能分析。”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科科长闵骁表示,这标志着宜兴在运用新型知识产权工具保护与活化珍贵传统手工技艺方面取得开创性突破,也为全省非遗文化从静态保护向动态传承升级提供了示范,将为传统文化数字化存档、虚拟展示、智能辅助设计、数字化教学等创新应用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增强其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