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漫步在西氿畔,满目皆是清水绿岸的怡人景象。水下,水草轻轻摇曳,鱼虾追逐嬉戏,形成一片生机勃勃的“水下森林”;水上,白鹭不时掠过,市公用环保集团工作人员划着作业船,有条不紊地开展病虫害防治、日常保洁等水草养护工作。
“这些水草是净化水质的‘绿色哨兵’。”市公用环保集团下属公用投资项目一部副部长薛震宇说,沉水植物就像过滤器,既能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氧量,又能吸附氮、磷,还能为鱼虾提供栖息场所,构建完整的水生态链。
谁能想到,这片水清草茂的水域,曾是另一番景象。薛震宇回忆道,西氿沿岸曾分布着大片鱼塘,养殖废水直排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晴天臭烘烘,雨天脏水流”是周边群众对这里的老印象。2022年起,宜兴启动西氿湿地公园建设,作为项目实施方,市公用环保集团秉持“水质净化与景观营造并重”的理念,开启了“水下森林”建设之路。
“选种、搭配、养护,每一步都得讲科学。”薛震宇介绍说,团队筛选了多种水生植物,最终确定了菹草、伊乐藻、黑藻、狐尾藻等生命力顽强的沉水植物,芦苇、香蒲、菖蒲等挺水植物,菱角、芡实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浮叶植物,通过立体布局,形成错落有致的水下生态系统。为了让植物扎稳根,他们先清理水底淤泥,铺设生态基床,再采用人工抛撒的方式逐片种植。遇到水草病虫害,不用化学药剂,而是投放鳑鲏鱼等“生态卫士”天然防治。
这几年,团队人员大部分时间都扑在“水下森林”的种植和养护上。令人欣喜的是,西氿水质已稳定达到Ⅲ类标准,透明度从原来的不足0.5米提升至1.5米以上。随着生态改善,越来越多的鱼虾和苍鹭、野鸭等水鸟在此安家。
西氿、团氿、东氿位于太湖西侧,自西向东流入太湖,约占太湖西岸入湖总量的50%。作为入湖水的“中转站”,三氿水质直接影响入湖水质。近几年来,宜兴充分利用三氿“面宽、湖浅、水缓”的自然禀赋,打造“水下森林”修复河湖生态系统,通过沉水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为河湖装上“生态净化器”。如今,三氿沿线“水下森林”形成连片的水生态屏障,入湖水质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