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宜兴日报

朱廉:百折不挠保家国

日期:08-14
字号:
版面:第04版:阳羡       上一篇    下一篇

  1927年11月1日,震惊江南的宜兴农民暴动前夕,一位中等身材的青年奉命送急信直奔溧阳。他疾步如飞,完成任务当晚即赶回宜兴县城,参加暴动的筹备会议。

  这位青年就是朱廉。

  朱廉,原名朱佑康,又名朱佑民,1905年出生于宜兴城南门荒郊一座破祠堂内。

  17岁那年,朱廉经叔父介绍到常熟县某小布厂当学徒。两年后布厂失火,他因奋力救火被烧伤,老板却拒绝给予妥善治疗。目睹富者为富不仁、世道坎坷不平,朱廉心中燃起愤怒的火苗,渴望找到引路人共同反抗这个不公的旧世界。

  1926年,第一次大革命浪潮席卷全国,共产党员宗益寿等人到宜兴开展革命活动,吸收朱廉参加秘密会议。他们与县中学生联合发起学生运动。次年春,北伐军光复宜兴时,朱廉连夜赶制国旗并担任向导,充满着革命激情地迎接革命军。然而蒋介石突然叛变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一时阴云密布,宜兴革命形势受挫。在这历史激流中,朱廉毅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朱廉发现国民党宜兴驻军钱伦体部中有人对军队腐败深为不满,并有寻找党组织的意向,便与路广等人一起,开展对该部的策反工作。行动前,他们曾前往武进前黄小学向以教师身份为掩护的宗益寿请示。宗认为时机尚未成熟。但钱伦体部人员急于求成导致计划败露,朱廉身份暴露,党组织就把他转移到武进一带,化名戴宗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30年秋,朱廉得知母亲病重,回家探望,被国民党侦缉队发现并逮捕,钉上重镣押解至苏州高等法院。在法庭上,他坚贞不屈,严词驳斥法官的无耻谰言,最终被判死刑。收监期间,他发动犯人进行绝食斗争,监狱官为此将朱廉毒打一顿,并把他反铐着冻饿了五天五夜,以致其感染伤寒重症。其叔父探监时,朱廉已气息奄奄,狱方料定其必死无疑,准许移出自行埋葬。其叔雇船将他送回宜城,发现朱廉心脏尚有微弱跳动,后经母亲精心护理,朱廉逐渐好转。

  1937年11月30日,宜城沦陷,日本侵略军烧杀掳掠,全县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国难当头,志士奋起。1938年春,朱廉赴宜兴臧林、闸上一带开展抗日活动。他首先协助李复扩建部队,在臧西大亭村尹氏宗祠竖起“苏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的旗帜,号召爱国人士团结一致,抗日救国,保卫家园。他们捉拿汉奸,清除特务,打击土匪,安定地方,深受民众拥护,部队迅速发展到百余人。后因战斗频繁,部队减员严重,加之给养困难,朱廉对部队进行整编,仅剩一二十人继续在原地坚持斗争。

  1940年,苏皖区党委和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决定开辟太滆地区,先后3次派遣干部进入太滆,并由徐绪奎、罗忠毅、廖海涛率主力部队相继前来穿插,协助打开局面。朱廉日夜奔走,千方百计扩大队伍,从伪军手中夺取枪支武装自己。

  1941年皖南事变后,地方实力派程维新对我方态度发生变化。为加强武装建设,根据罗忠毅、廖海涛的意见,决定强化朱廉所部力量,委任朱廉为锡宜武三县行政委员会警卫营营长,并指派陈凯、于奇彪等同志进入该部开展工作。

  1942年春,中共太滆特委遵照谭震林的指示精神,建立武宜支队,朱廉担任新四军武宜游击支队司令,储少白任政委。

  朱廉重视武装斗争,战斗中胆大心细,临危不惧,有指挥才能。1941年初夏,在新庄圩与丁山伪军遭遇战中,他沉着冷静,以10余人带几条短枪的绝对劣势,击退了上百敌人的追击。在这次战斗中,朱廉身先士卒,一人手持双枪,左右开弓,阻击敌人,掩护同志安全过河,保证了战斗胜利。

  1943年1月,武宜支队集中在武南丁舍镇附近开会,宜兴各大小据点日军乘虚而入,下乡骚扰。屺亭、大洋桥日军还抓走我税收人员多名。朱廉于会议结束后,立刻赶回宜兴,拟与徐敏研究对策,不料在北塍村与便衣日军相遇,经过激战后,朱廉壮烈牺牲,时年38岁。

  (文字由宜兴革命烈士纪念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