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小心谨“肾”,守护生命通道

日期:01-20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T02版:本地医讯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通讯员 武医宣

随着慢性肾脏病发病率不断升高,需要进行透析或移植的尿毒症患者数量逐年增加,给患者个人、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都带来沉重负担。今年3月14日是第19个世界肾脏日,而设立世界肾脏日旨在提高全社会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并重视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让“肾”命更美好。

典型病例

87岁的刘大爷20年前被明确诊断为慢性肾炎,7年前开始出现肾功能不全,多次查血肌酐波动于500—650μmol/L之间,已达慢性肾脏病5期。期间医生多次建议其提前建立内瘘,但出于对手术及透析的抗拒,刘大爷均选择拒绝。

去年年底,刘大爷再次住院,查血肌酐677.1μmol/L,经多次沟通终于建立内瘘。术后5天,刘大爷出现胡言乱语的情况,医生考虑为尿毒症脑病,需紧急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由于内瘘建立时间过短,只能借助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治疗。幸运的是,刘大爷血管条件不错,内瘘血流量尚可,通过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他和家属这才深刻认识到早期建立内瘘的重要性。

专家提醒

武进人民医院肾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唐卫刚介绍,慢性肾衰竭患者进展至尿毒症期时需行血液透析治疗,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既能满足透析的流量要求,又安全易穿刺,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最佳血管通路方式,被称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建议有长期透析需求的患者,只要血管条件良好、心功能允许,首选动静脉内瘘作为长期通路。

一般内瘘建立后需经过至少4周以上的成熟期后才可满足血透穿刺的需要,未成熟的内瘘静脉壁太薄,静脉过细,穿刺难度高,穿刺点不容易回缩止血,易导致大出血或因止血加压致瘘管堵塞。尿毒症患者随时可能出现心衰、高钾、尿毒症脑病等多种严重并发症,需行紧急血液透析治疗,此时如果没有成熟的内瘘,就必须采用临时导管进行血透。临时导管费用高、使用周期短,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还存在导管感染、脱落、出血及血栓形成等风险。建议慢性肾衰竭患者血肌酐大于500μmol/L时就应提前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对于糖尿病肾病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由于患者水肿等症状较严重,应更早建立动静脉内瘘及进入血透治疗阶段。

规律透析患者应注意避免过早穿刺及使用内瘘,内瘘侧手臂避免挂重物及受压,不可用内瘘侧肢体量血压、静脉输液等;每日2—3次自我检测内瘘有无震颤及血管杂音;透析结束后压迫止血的力度以不出血为标准,压迫时间15—20分钟,切忌用力过大;保持血压平稳,避免血压较大波动,保护好内瘘,以此延长使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