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与钢琴市场
日期:01-20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常州金融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我在某社交平台关注了一位名为“都是刘亦婷曾子墨误了我”的博主。这位博主自称过去数十年深受刘亦婷曾子墨式精英教育的“误导”,虽然后来考上了美国名校,在美国有份高薪的工作,却并不快乐。目前,该博主已从美国辞职搬到了葡萄牙,开始了松弛人生。
刘亦婷曾是几代人的学习榜样。几十年前,刘亦婷毕业于类似省内南外的成都外国语学校。高考前,刘亦婷不仅收到哈佛、哥伦比亚等美国名校的录取通知书,还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在那个资讯不发达的年代,名校、留学、美国、奖学金……无论哪一个标签都是流量之王。随之顺势出版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也是洛阳纸贵。最近,网上突然爆出刘亦婷的很多生活现状。当年的“神童”刘亦婷现就职于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嫁给了哈佛校友、美籍律师老公,没有成为科学家、院士、金融巨鳄等星光熠熠的人物,是一位“普通的美国中产”。而相比中国2023年的人均GDP和人均年收入,刘亦婷依然是人群中的佼佼者。对此,一部分人认为偶像坍塌了,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鸡娃”还是卓有成效的。
不过,哈佛热、美国热、留学热和钢琴热、学区房热一样,在这个消费降级的时代,巅峰热度已然过去。去年钢琴市场的断崖式下跌似乎印证了这一点。当所谓的中产群体自身也在迷惘,也在看不清前路时,类似钢琴这样短时间内看不到回报,又耗费大量时间金钱的事物成为这一群体首先抛弃的对象。钢琴等艺术特长加分政策的取消又成为压垮钢琴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钢琴头部品牌珠江钢琴主营业务收入大降31.47%,净利润暴跌93.54%,仅为647.51万元。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珠江钢琴的盈利能力几乎崩盘。在某些二手交易平台上,原价五六万元的名牌钢琴几乎以几千块钱的一折价格“贱卖”。要知道,在这之前,中国原是钢琴销量最高的国家。据统计,按照现有的销售速度,我国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才能清掉过去10来年的钢琴库存。
财经届人士则从金融和财务的角度做出了分析。譬如,钢琴培训的退潮是购买力的萎缩,以及钢琴所代表的炫耀性消费的减少。留学热等“鸡娃”方式的改变,则是由于学历的边际效应递减和人们对于预期的变化,包括对资产的预期、加薪的预期、经济形势的预期等。
公开数据显示,很多中产家庭的资产组成大部分是房产,房产价格缩水,中产家庭的财富也在缩水,花钱消费的感觉很难像从前那么美妙。而随着刘亦婷再度出现在国人视线,一些当年的细节也被曝光。譬如,有消息人士指出,刘亦婷25年前能拿到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和全奖,最关键的因素并非成绩,而是一封来自美国国会议员的推荐信。
赴美生子的家庭千千万,但谷爱凌只有一个,就读国际学校的中学生也有千千万,但能拿到美国国会议员推荐信的同样屈指可数。但反过来也可以理解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我们不再需要夜以继日练琴、挖空心思出国、头悬梁锥刺股考大学时,不正说明了社会的进步吗?就如教育专家储殷所言:“你不需要那么成功,也可以过得不错。”就如大洋彼岸的刘亦婷,不需要成名成家、大富大贵,也过着富裕、平静、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