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堵在大学和社会间的“高墙”
日期:01-20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T04版:现代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张伟贤
大学校园对公众开放是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普遍价值观的,我个人强烈倾向于大学校园开放,甚至应该没有围墙。
大学作为公共资源,应该对公众开放。这不仅体现了大学的公共性,也有助于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促进社会发展。在大学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学术氛围、文化气息和科学精神,这些对提高公众文化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大学开放还可以加强大学与社会的联系,例如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大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启程文旅新航线、新地标,满足公众文化需求。大学开放也为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提供了更多机会,对探索和构建高校监督工作体系,促进其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升起到巨大作用,倒逼学校锻造精细化管理能力,提升育人质量和社会服务效能。
纵观国内外,大学校园开放更是不足为奇,开放包容是大学精神不可或缺的部分。北大旁听、武大赏樱、哈佛漫步、剑桥划船,开放乃是大学自带的基因。大学师生需要的绝不仅是一张平静的书桌,更是甘坐“冷板凳”、研究真问题的心境,以及拥抱复杂社会的积极开放的心态。
当然,大学开放也需适度,要保证不对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影响。同时,大学也应该采取措施,如设置游览区域和规定时间等,确保公众的安全和秩序。
期待有一天,当尚学之风吹遍神州大地,国民素养全面提升,我们可以尽早拆除堵在大学和社会间的“高墙”,真正实现大学没有围墙,却默默涵养文脉,促进城市优雅生长,更加宜居、更具韧性、更有智慧,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