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技能人才竞相出彩
日期:01-19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江南燕 理论专刊 上一篇 下一篇
邓建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大国工匠已经成为激励第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标杆,锤炼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是国家长远发展之大计。
新时代,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迫切呼唤更多“大国工匠”,发展新质生产力呼唤更多新型产业工人,广大技能人才迎来一个大有可为的春天。大国工匠的培育,就好比一棵参天大树的栽培,其全生命周期,从“学”到“工”再到“匠”的孵化过程,需要汇聚社会合力。
土壤是基础。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工匠精神,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和舆论导向。
播种是前提。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职业教育倾斜,提升职业教育的层次和质量,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让“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深入人心,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立志成为高技能人才。
育苗是关键。职业教育是技能人才的“摇篮”,而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是必经之路,职业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在现场”,只有接轨生产实践的职业教育才能让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地基扎得更深、台基垒得更实。
成长是核心。走出职业技术院校已是高技能人才的,毕竟是凤毛麟角,企业才是产业工人从“学”到“工”转身、由“工”到“匠”蜕变的主阵地、第一线。要践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聚焦企业生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通过名师带高徒、师徒结对子、建立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形式,培养高质量企业新型学徒,不断提升学徒关键核心工艺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同时要不断满足包括产业工人在内的广大职工对美好生活向往,让人才想留、愿留、留得住,让企业发展和人才成长实现双赢。作为产业工人,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摈弃浮躁、潜心笃志,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向着“大国工匠”的目标不断前进。
成材是目标。这些年,随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各级党委和政府从政治上保证、思想上引领、地位上提高、素质上提升、权益上维护、机制上激励、制度上保障等多个方面搭台架梯铺路,多项新政策、新举措接连落地见效,技能人才的成长空间不断拓展。广大产业工人逐步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
未来,大国工匠一定不只是少数模范人物的称号,而应是全国大部分技术技能人才的代名词。随着“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不断浓厚,我国的高素质大国工匠定将不断涌现、大放光彩,创新才智充分涌流,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作者系全国劳动模范、江苏大工匠、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