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在半空里的馒头
日期:01-19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文艺 上一篇 下一篇
春天,楼下的湖水清澈,开阔,而到了夏天,扯地连天的一湖新荷又将是另一番景致。窗外柳絮轻飏,如阳光下的雪花。冬天对柳树倾诉对人间的恋恋不舍。
闺女在书房看书,和我小时候一样,她喜欢看闲书,“正经书”却不太在意,让我和她母亲比较头疼。可喜的是,丫头饭量增加,正餐吃得不少,可没过多久,又满世界找食儿吃。我不无担忧地对她说:丫头,你不怕长胖吗?她歪头以对:我怕饿。唔,饿不是一个好字眼。我看着她把中午剩下的几个烧卖三下五除二地给消灭了。看着她的吃相,我嘴巴里霎时沁满了口水。
把一块黄金种进土里,它永远不会变,把一粒种子撒进土里,就会出现奇迹。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无数歌曲曾赞美大地母亲的仁厚宽广。人类敬仰土地,尊重天地规律,土地就馈赠人类以食物。因为一些无法解释的原因,土地偶尔也会歉收甚至绝产。比如多年前有人“放卫星”,庆祝某地小麦亩产十万斤云云。
食物匮乏的时候,大人们会和吃死老子的半大孩子捉迷藏,把珍贵的白面馒头抑或花卷窝头锁进橱柜,或者用一根细麻绳高高地悬吊在半空。珍贵的食物,你们曾经残酷地蹂躏过一个发育中的小男孩,你们还记得吗?
这个小孩是那么顽劣,他像一匹小野马似的整天在外面瞎跑乱转,肚子里的那点食物怎么经得起这样高强度的消耗呢?饿会激发人的勇气和智慧,人类会为财富冒险,更会为赖以活命的食物而绞尽脑汁。
一篮新蒸的馒头悬挂在空中,散发着小麦原始的香味儿。这个孩子,不,这头小狼紧盯着空中的食物,饥肠辘辘,吞咽着不由自主的口水,而肚子发出指令,快想办法呀,笨蛋!人类总是被这具臭皮囊指挥着干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小男孩观察了下地形,他个子还不够高,踩在椅子上也够不到篮子。他尝试着爬上水泥池子,用脚踩住边沿,右手抓住墙上的自来水管,左手努力地朝篮子伸去,手指碰到了篮子,是很实在的触碰感。他心里狂喜,仿佛把馒头放进了嘴里。口水又跑出来了。可是口水没有食物的合作,白白地在嘴巴里溜达了一圈又回到了肚子里。他把身体最大程度地拉伸开来,努力让手指伸到篮子里,篮子被他的手指碰到了,在半空中沉闷地晃悠了几下,麻绳上的积尘簌簌落下,迷住了男孩的眼睛。男孩愤怒地骂了一句。假如这是一次表演,他几乎可以打90分了,他少年的身体柔韧有余,他的手指充满了渴望,像是要喷出呐喊的火焰。他于半空中弄出的优美造型,散发着行为艺术的魅力。
人在极度饥饿时,最大的追求就是怎么想办法把永远填不满的肚子给设法填满喽。庄稼吃没了,就吃野菜,野菜没了,人们吃树皮,树皮也被扒光了,就吃观音土,观音土是香灰,人吃了拉不出大便,在肚子里会形成一个球状物体,撑得人难受。长辈们经历过那样的苦日子,能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他们经常在饭桌上聊起以前的惨痛教训。民以食为天,可得要把饭碗牢牢地端在手里啊!
上世纪70年代的某个春天,家属楼。小男孩饿着肚子放学回家了,家里没人,静悄悄的,只有厨房水池上方的一篮馒头在轻微地晃荡,篮子下,是小男孩涨红的脸和急切的眼神,费了半天劲也没得逞。此时他已忘记了饿,甚至真的不饿了。仿佛这是他和馒头之间的一场战争,他是攻方,馒头是守方。他差点就把馒头给俘虏了,有一次他甚至触到了馒头柔软的身体。
春天里,万物复苏,鸟语花香,一个孩子,一篮馒头,构成了一个历史大事件,假如有记者在旁用相机记录下来,或用文字转述孩子的内心想法,这会是一个很好的新闻由头。结合那会儿的时代背景,记者会写道,这春天里悲怆而感人的一幕,充分表达了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孩子几乎精疲力竭了,可他依然不肯放弃,他就是轴,轴得愚蠢,轴得可怜,轴得使人唏嘘。他开始颤抖起来,长时间的努力几乎耗尽了少年的气力。他越来越吃力了,腿开始打弯儿,眼里无可奈何地噙满了泪水。这时,门外响起了掏钥匙的声音,接着,门被打开,母亲回家了。母亲看到眼前的一幕,先是吃惊,接着愤怒,当她抱住儿子颤抖的身体的一瞬间,母亲的眼睛里满含泪水。后来,男孩终于得到了篮子里的馒头,还意外地吃到了母亲为他煎的荷包蛋。
不出你所料,这个悲伤馋嘴又无能的小男孩就是在下。几十年后,这荒诞的画面还会不时地闯入我的梦里。从梦里醒来,悠悠岁月,白驹过隙,人间境遇,五味杂陈。心底会升起一种“很深的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