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怀念良师许植基

日期:01-19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文笔塔 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看到常州苏轼研究会群的消息,才得知许植基先生已经仙逝了,很是吃惊。记得去年乘31路公交车时还遇到他的,虽然腿脚有点不方便,但精神很好,两颊红润,眼睛深邃有神。过了几天,再拜读李寿生先生的怀念文章,更觉鼻子发酸,潸然泪下。

许先生196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知识渊博,古文功底深厚,更难得的是他具有钻研精神,对所关心的问题非得刨根问底,弄个究竟不可。因此,在对苏轼的研究上,可谓造诣很深,见解独到。每有文章写出都惊动“苏坛”。

记得2013年,我们一起去黄州参加黄州苏轼研究国际论坛,他的大会交流发言,惊动四座,吸“粉”无数,会后有的约稿,有的要联系方式。多年来,他在《苏轼研究》《放鹤亭》等苏轼研究报刊上发表文章无数,对扩大苏轼的影响、弘扬传统文化、助力伟大的民族文化复兴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许先生在学术研究上是严谨的、深刻的,但在生活中他是活泼的、风趣的,是个可爱的小老头。还是那年,在黄州,无论是“赤壁之游”,还是看烟火表演,他都一脸好奇,孩子似的顺着人群往里钻,“抢”到了好位置,还回头招手让我过去。我在人群中寻找着,中等的个子,锃亮的脑门,几根稀疏的头发破土春草似的东张西望,一颗银白的假牙在唇边幽默地微笑着。朴实得像个乡村老大爷,你怎么也和学者联系不起来。

对晚辈,许先生又是真诚的、热情的。一次,常州苏轼研究会年会后,他郑重地对我说:“你文言文基础好,要多做古籍古人的研究,成为某一个方面的研究专家,比如黄仲则研究,做到一提起黄仲则研究就想到你才行。别东一耙子西一棒的,四处开花,成就不高。”现在回想起来,这话是多么中肯呀!人生能遇到几个这样厚德正直真诚的老师!可惜,我现在还没做到,真愧对了他老人家。

十几年前,我爱上了散文创作,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文章,许先生就积极鼓励,在《武进日报》副刊上发表对我鼓励的评论文章,称为“阳湖才子”。没想到,他会这样默默地在背后关注着一个晚辈。于是,我仿佛也有了底气,有了闯劲,心想不论怎样,都有个人在背后撑腰。

可今天,这位撑腰的老人不在了。我一直悲痛着,心里有话但又一时说不出来,不知道怎样说,说得轻了,说得重了,都不合适。也许世上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爱和怀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