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感谢信,激励我更多建言献策
日期:01-19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芮伟芬 刘志军
“真没想到,我的建议能够被采纳;更没想到,会收到感谢信。”4月8日,提到收到的立法感谢信,常州大学材料学院学生徐瑶有些激动。4月3日,在全市人大法制工作座谈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发出12封立法感谢信,其中两封是给社会公众的,徐瑶是其中一人。
徐瑶今年读研三,平时热心参与社会活动。去年3月,市人大常委会来到常州大学,就全国首部劳动教育领域地方性法规《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召开立法调研座谈会,徐瑶参加会议,提出了两条建议,其中“建立劳动教育相关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议被采纳,写入法律条文。
4月3日,她受邀参加全市人大法制工作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九云向她及另外11家单位和个人颁发了立法感谢信,感谢他们深度参与2023年立法工作,并提出宝贵建议。
这12家单位和个人中,民主党派2家,分别是民革常州市委会、民盟常州市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5家,分别为龙虎塘街道、湖塘镇、南大街街道、天宁街道、市规划设计院;社会团体1家,为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人大代表俞伯俊、立法专家周於,以及2名社会公众郑树新、徐瑶。
送出立法感谢信,是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立法意见建议采纳激励机制的一次探索性举措。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立法过程中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积极开展立法协商,加强立法联系点建设,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在去年的立法工作中,立法联系点共提出259条意见建议。同时,不断拓展公众参与途径,充分激发专业人士、社会各界的热情与智慧,为立法献计献策。
“我的立法建议能够被采纳,我既感意外,又觉得很荣幸。”徐瑶说,“这件事将激励我更多关注社会,多学习、勤思考,积极建言献策,更好地为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