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瘤背后,另有“凶手”
日期:01-19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T01版:常州新闻 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李青 杜蘅) 52岁男子血压居高不下,血钾却持续走低,经市四院内分泌科检查发现后被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据悉,这一疾病虽然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但极易出现漏诊误诊。
5年前,赵先生在体检中被查出高血压,平时需要服用两种降压药才勉强能控制血压。最近,他总觉得头胀头痛,全身没力气,想起自己有段时间没监测血压了,就利用下班时间到市四院急诊测了一下,没想到血压居然高达200/120mmHg。医生在随后的检查中发现,赵先生不仅血压高,而且血钾极低,经内分泌科会诊后,将其紧急收住入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住院期间,市四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蒋坚追问病史得知,赵先生4年前曾有多次脚软摔跤的经历,在外院检查说是低血钾,右侧肾上腺有个腺瘤,已经手术切除。在这之后,他也出现过几次低血钾摔跤的事情,但并没放在心上。
医院一边给赵先生补钾一边进一步检查,发现其左侧肾上腺有一个1.9厘米大小的腺瘤。似乎找到病因了,跟4年前一样。但是血压居高不下、血钾持续走低是不是因为这个腺瘤呢?需要再次手术吗?
蒋坚没有轻易下诊断,而是汇报了科主任赵江波。随后,全科组织了疑难病例讨论,并进行了专科检查——卧立位试验及生理盐水试验。综合病情及专科检查后,最后诊断赵先生为肾上腺增生导致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即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其左侧肾上腺腺瘤考虑为无功能腺瘤,暂时不需要手术治疗,但需要密切观察。
查明病因后,赵先生接受了螺内酯拮抗醛固酮治疗,血压趋于稳定,血钾也恢复了正常。
蒋坚解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醛固酮,导致体内潴钠、排钾、血容量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受抑,主要表现为高血压伴低血钾。临床上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最为常见,然而其分型诊断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很容易误诊。
“研究发现,患者患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时,增多的醛固酮是导致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和肾功能受损的重要危险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原醛症患者心脏、肾脏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更为严重。因此,给予这些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蒋坚说,如果临床上发现患者存在肾上腺腺瘤,一定需要给予内分泌相关激素水平的测定来综合观察是否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其他肾上腺源性疾病,如皮质醇增多症及嗜铬细胞瘤。
目前,市四院内分泌科门诊可常规对这些病人进行筛查,如果考虑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内分泌科病房可进一步给予患者激素水平的测定及其相关检查,和心血管科合作进一步给予精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