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传统和乡间
日期:01-19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文笔塔 乐享 上一篇 下一篇
走进海上知名画家冯超然的侄孙冯福岐位于鸣凰的120平方米家中的人们会发现,从客厅到小书房,从走道到门背后,几乎所有房间都挂上了画作,其中客厅正中墙上挂着一张其恩师季光辉赠送的《八仙过海图》,这幅画设色生动,人物神情饱满,神态栩栩如生。而其它琳琅满目的画作,都是他自己绘制的,这些画作都是传统工笔重彩国画。
冯福岐1954年出生于武进南乡鸣凰的港东村,鸣凰是常州艺术氛围浓郁的地方,涌现了一批艺术大师。冯福岐生长在鸣凰这片艺术氛围浓厚的土地上,其家族与留青竹刻大家徐素白家族是世交。因为祖辈之间的亲缘关系,冯福岐一直知道冯超然这位很早就到上海闯荡的冯氏先辈,冯超然是他的叔祖,冯福岐还珍藏着与之相关的民国时期的冯氏宗谱,上面载有冯超然的生平简介。
冯福岐少年时代即喜艺术,由于有一定基础,在30岁时,入职雕庄工艺厂从事雕刻工作,雕刻“四大美女”、华表等题材,在一凿一刻之间,他对书画艺术有了初步了解,这也为他后来从事绘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即他的书画线条,会根据画面需要,有的刚劲有力,有的委婉温柔,这都是由手端传到笔端的力道与感觉,或厚重画之,或轻灵绘之。
其实冯福岐真正开始从事传统画绘制是2013年的事,缘起于微信。微信于2011年问世,冯福岐也用上了这一“高科技”与人交流。2013年的一天,冯福岐正在微信刷朋友圈,忽然看到一篇冯超然的文章,文章图文并茂,其中多幅冯超然的大作,让冯福岐精神大振,他决定,要向叔祖学习,传承冯氏书画,于是先在家中自学,临摹冯超然的书画作品。为冯福岐想传承书画艺术的信念感动,竹刻大师徐秉言介绍他成为“杨老虎”杨建伟的弟子,从一块石头开始画起。后在华夏艺博园,知名书画家季光辉听说他是冯超然的侄孙,有志于书画事业时,当即答应教授冯福岐画画。每到星期天,季光辉将绘画的草稿交给冯福岐画,画好后,季光辉在画上直接修改,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慢慢地,冯福岐基本掌握了中国画的技巧。
冯福岐的绘画题材,很适合作为中堂画。比如“福禄寿”“和合二仙”“关圣夜读”“麒麟送子”“五路财神”等,表达长寿、和谐、富贵、平安、子嗣繁多等寓意,这些画,特别是其中的人物画,通常头部稍大一些,放在中式房间里,能让人感受到稳健、温暖。
冯福岐的画室名润墨轩、润墨堂,就在润墨轩、润墨堂的东楼南窗下,冯福岐绘制了爱国题材《精忠报国》、为民间祈福的《五路财神》,临摹了冯超然画的《莺歌燕舞》《望子成龙》《听松问鹤图》等。
每天吃过早饭后,冯福岐就坐在小书房里开始创作,除了中午吃饭及稍事午休外,下午继续创作,一直到傍晚,乐此不疲,家中积累了一批画作。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仅有10年书画创作史的冯福岐仍信心满满,他说,他的书画并不是拿去卖的,而是自己收藏,与友人交流艺术创作的。今后还是要更加努力,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