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的降级与升级
日期:01-19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5版:常州金融 上一篇 下一篇
和前几年动辄“对自己好一点”的消费升级相比,今年以来的社会氛围是消费降级占了上风。今年的双十一也不复往年的热闹,销售量大幅缩水。网上一堆博主介绍“如何消费降级,不降低生活品质”。我觉得这个口号就很矛盾,如果消费降级不影响生活品质,那升级反而会影响生活品质吗?
有些建议看上去比较接地气,也很好操作——譬如,我关注的某生活博主就发了三条建议,分别为“将地铁、打车改为坐公交车”“在闲鱼上购买护肤品赠品等日化品”“穿衣以简单易搭配为主,如选择优衣库同款式不同色系”。但仔细一琢磨,公交车比地铁慢很多,且室外等车风吹日晒;闲鱼上买东西真假难辨,需要花费时间甄别;优衣库虽然方便但款式、色系都很单一,价格也不见得多便宜……最关键的是,我觉得这些操作节约的金钱有限,花费的时间精力倒不少,如果拿比较、甄别、等待的时间用来开源、创造效益,或是干脆躺平休息是不是性价比更高呢?
同时,我也收集了一些网友的做法:如加入各种羊毛群“薅羊毛”,关闭花呗、信用卡、借呗等提前支付工具,关闭京东、云闪付、腾讯等各种会员,不参加“双11、双12、618”等各种购物节,从吃外卖到自己做饭等。
我觉得消费降级就是实实在在降低标准。譬如,本来住15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搬到50平方米的房子,租金、水电费、取暖费都能直接打三折。很多人住的房子越大,越容易买买买——在心理学中,人就是有将多余空间填满的本能冲动。我参观过一些亲朋好友的别墅,没有一个是走“侘寂风”的。侘寂风原本是舶来品,追求“我的房间空无一物”,在大城市非常流行,因为大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往往偏小。空间小了,反而能倒逼我们思考什么是真正需要的物品:比如,衣橱小了,自然而然就会买最喜欢的,而不是最贵的或买一堆促销打折款。而住大房子呢,不仅物业费、水电费、取暖费成倍增加,面积大了,还需要请专人打理,这是必须支出的人工成本。同时,收纳也是难题——把各种柜子填满不容易、整理更不容易,空着呢,又浪费了面积。
而消费升级呢,我觉得也可以是节约模式下的生活品质提升。譬如,在多位朋友的建议下,我近期购置了近5位数的MacBook Pro。在这之前,我已经连续用掉了3个华硕笔记本,从我个人的使用经验出发,我对电脑最大的需求就是速度快,因为我习惯同时打开多个页面和软件进行编辑,如果在过程中卡住一个我会非常烦躁,影响至少一小时的工作效率。因此,哪怕只快10%,我也愿意为50%的溢价买单。按照苹果电脑的平均使用寿命和我的日常使用率,我认为MacBook Pro是物超所值的。
美国合作基金合伙人、金融专栏作家摩根·豪泽尔在《金钱心理学》一书中阐述了他对于财富、人性和幸福永恒真相的探索。在第20章《我的理财方案》中,豪泽尔分享了自己和妻子的理财理念。豪泽尔虽然是金融从业者,却选择了全款买房——因为,“我的目的并不是赚大钱……我只希望在每天早上醒来时都能确定,我们一家子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做想做的任何事。我们做的每一个财务决定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无论是消费降级还是升级,我想,核心并不在于金钱本身。不管是消费还是赚钱,不管是升级还是降级,本质还是为了追求更多的自由度和更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