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是胜利
日期:01-19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5版:常州金融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
创下富士电视台历史纪录,荣获“日本放送文化基金奖”的纪录片——《含泪活着》的主人公丁尚彪便是一位曾在东京打“黑工”的上海知青。
上世纪80年代末,去日本淘金,是当时很多上海人弯道超车、改变命运的选择。丁尚彪便是其中之一。1989年,年过35的丁尚彪花五毛钱买到了一份日本北海道的语言学校招生资料,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和妻子四处借款,筹得42万日元,奔赴日本独自打了15年“黑工”。
如果说,丁尚彪的前半生是一部中国草根奋斗史,那么,他接下来的做法,或许能带给国人更多思考。在《老后破产和老后两代破产》一文中,我写过计划赶不上变化,静等周期、静待花开即可。
但周期太久,只争朝夕,退休即迎头赶上重度老龄化的群体又该怎么办?从老后破产的两大因素过于长寿和子女不给力反推,对于个体而言,破局老后破产一是要有高质量的长寿,此处的高质量包括财务健康和身体健康;二是要培养出不啃老的子女。
而曾经的弄潮儿丁尚彪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丁尚彪的女儿很争气,靠着爸爸打黑工赚的血汗钱及自己的努力,先是就读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电子工程系,再考入密苏里州的私立医学院硕博连读,成为了医生,彻底跳出了《老后破产》中日本新世代收入反而低于老年人的普遍规律。
其次,丁尚彪退休后,没有留在老龄化的日本,也没有回到内卷的上海,而是走出舒适圈,前往北美,与女儿一家及老婆团聚。就在前几天,我看到由丁尚彪本人所写的生活随笔《做好老去的准备》。丁尚彪在文中写了老去后的种种安排:譬如,“和女儿说定,我去世后骨灰撒掉,不建墓,不给儿孙添麻烦,这点也得到太太的支持”;譬如,“我将上海几套房全部卖掉,免得将来女儿还要办各种繁琐的遗产公证手续,费时去大陆处理房产”;譬如,“我将银行保险箱改成和女儿共同拥有,以免骤逝还要通过法院才能打开”;譬如,“我将纽约与租客共住的合作公寓卖掉,换成有产权的公寓单独居住,免去管理房客的烦恼,也为女儿摆脱管理委员会繁琐冗长的审核,解除处理房产的后顾之忧。”
对于医药费等大头支出,丁尚彪同样未雨绸缪,“迎接初老,首先调整饮食……有效控制了血糖和胆固醇。以前在日本打工时,都是夜以继日地拼命挣钱,以至于好几位一同打工的朋友回国后,便拼命吃喝玩乐享受,急踩刹车的结果,短短几年内,他们许多人都先后患病去世了。有了前车之鉴,我退休后坚持每天去公园走一万步,慢慢减速……”同时,丁尚彪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为防止老年痴呆,坚持参加英语班、水彩画、炭笔画、油画和书法等学习班,培养更多兴趣爱好,保持大脑灵活、身心健康。
这便是一位普通中国人对抗命运、迎接初老的心路历程。借用名门之后、百岁老人杨苡的一句名言总结:“人生值得一过,活着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