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病理检测助力疾病精准诊断
日期:01-19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T03版:健康沙龙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通讯员 杜蘅
近日,市肿瘤医院病理科新开展了三项病理检测项目,将有助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用药选择及早期发现胃癌、肠癌。
幽门螺杆菌耐药性检测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全球感染率高达50%。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很难自愈,若不积极治疗往往呈终身感染状态。而幽门螺杆菌感染控制是预防胃癌最重要、最可控的手段。及早筛查和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降低胃癌发生率。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含抗生素的三联或四联疗法来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然而,全球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加使幽门螺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增加,导致幽门螺杆菌根除成功率下降。
市肿瘤医院病理科新开展的幽门螺杆菌23SrRNA基因与gyrA基因突变检测能辅助诊断幽门螺杆菌克拉霉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从而能优化抗生素的使用,降低抗生素耐药性,同时可节省患者的医药开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胃癌基因甲基化检测
我国胃癌患病人数居恶性肿瘤前三位。胃癌患者的预后与初诊时的肿瘤分期高度相关,早期胃癌早期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将显著提高。因此,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发现更多无症状的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对改善胃癌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研究发现,RNF180基因、Septin9基因的异常甲基化与胃癌密切相关,检测RNF180、Septin9基因甲基化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
RNF180/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仅需采集外周血,提取DNA后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即可准确判断胃癌的患病风险,实现胃癌的早筛早检。
肠癌甲基化检测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结直肠癌发病率正以每年增加4.2%的比例逐年上升。结直肠癌是“隐形杀手”,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患者感到不适就诊时,肿瘤多数已经发展到中晚期。
临床上,肠镜加病理活检被认为是大肠癌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我们肠镜筛查普及率较低,而肠癌甲基化检测可为部分有相应肠道症状却害怕肠镜检测的人进行肠癌早筛。研究发现,长了肿瘤的肠道在早期会释放出一些特定的“信息”,而这些自带“摩斯密码”的“信息”就隐藏在大便中。于是,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粪便DNA甲基化检测应运而生。
对于年龄超40岁以上的体检人群、既往有消化道症状如腹泻、腹痛、腹胀、便血、便秘及不明原因消瘦时,有肠癌家族史及饮食生活习惯不良的人群、不愿接受或者各种原因不能接受肠镜检查的高风险人群可以通过无创、方便的粪便检测,以实现大肠癌的早诊早治,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