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墙脚
日期:01-19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文笔塔 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如今的农村,已经基本看不到有人家盖新楼房了。昔日上梁时鞭炮齐鸣的热闹场景也基本不会再现了。自然,新房做墙脚(屋基)的民俗也在岁月的长河中慢慢消失。
择 日
在常武地区,做墙脚虽不及上梁来得那般隆重,但却是造新房中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墙脚是一栋房子的根基,墙脚砌得好、砌得坚固,房子才牢固。而且对于我们农村人而言,一辈子也许就这么一次造新房的机会,所以造新房的每一环节都是马虎不得的。
择日是做墙脚的第一步。父母虽没有什么高深学问,但对择日却是格外讲究。讲究选择的日子不能与家人生肖犯冲,讲究选择的日子要具体到当天的时刻。凡是种种需要讲究的地方,必须做到位。按照常武地区的习俗,开墙脚一般都选在半夜或者黎明时分进行,尽量要避免生人看到(据说被人看到对主人家不利)。所以,建房的第一步就在这神秘的讲究中开始了。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择日后,父母开始在新房地基上打上喜桩。他们一边打喜桩,一边嘴里念叨:姜尚在此,百无禁忌。那时候的我甚是疑惑,为何打喜桩要说到姜尚呢?后来才知道,那手持打神鞭、骑坐四不像的姜子牙是封神管神的,各位神仙遇到他都要退避。由于地域不同、文化迥异,民间口口相传,逐渐演化成“姜尚在此,百无禁忌”或其他说法。所以有打喜桩时说吉祥话的,也有在喜桩上用红纸条写上“姜尚在此,百无禁忌”,更有人家在地基上挂上伟人像。反正无论是何种方式,都不啻为预祝平安顺利的寄托。
动土兴工
那天吉日的半夜,趁着月夜,父母悄悄起床了。按照我们常武地区的风俗,两人面朝吉位,焚香点烛,祭祀当方土地神。随后,把铁耙挖出的第一把土保存起来。接下来,两人开始开墙脚,不停地挖泥土,一直挖到看见了黄土层方才停下来。因为看到黄土层,意味着土质已经比较坚固了。父亲一直说,墙脚的宽度要有80公分,深度需要根据土质软硬决定。
墙脚开完后,父母陆续在墙脚里填上砖头瓦片。
夯墙脚
墙脚里已经填满了各种砖头瓦片了,接下来就要夯墙脚。夯,是一种特制的建筑工具。它呈长方体状,有百来斤重,需要六个人通力合作。夯的四周铸有四个铁圈,铁圈上系上粗麻绳。夯的左右对称位置有两把扶手,这样有利于平衡。
那时,我们农村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造房子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如果谁家造新房,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都要给予无偿帮助,即去几个人做粗工等。父母平时也喜欢乐于助人,每天都有十多个人甚至更多的亲戚朋友来帮助我家夯墙脚、造新房。
夯墙脚是很精彩的,也是最令我难忘的。四个人站在墙脚土堆上拉着绳子,另有两人握紧夯上的扶手,就这样开始工作了。一边夯一边嘴里喊着号子。号子的内容也是趣味横生。只听见他们发出“嘿哟嘿哟”的声音,随后就听到“快点加把劲哟”“四角要着力哟”……整个工地上呈现出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
夯完一层再加一层建筑材料,层层加紧,越夯越牢。整个过程耗费时间需要根据土质以及墙脚面积来决定。
墙脚夯完,一幢新房就要拔地而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