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被“调表” 市监介入获补偿2000元
日期:01-19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常州新闻 社会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徐宏伟 庄奕) 8月中旬,叶女士在武进高新区夏城北路一车行花32050元买了一辆东风标致二手小轿车,提车后发现表显里程与实际公里数不符。叶女士认为,车子实际价值远低于合同成交价,要求商家退还部分车款,多次协商无果后向武进市场监管局高新区分局求助。
叶女士说,她是在国内一知名二手车交易平台看中的这辆车,页面上标注的表显里程为6万公里,在与商家联系并确定车况后,她和商家签订了《二手车订购合同》,按约定支付了购车款。交车后第二天,她在车内意外发现一本车辆保养手册,手册上数据显示,此车实际公里数已超过12万公里。叶女士遂立即到东风标致4S店核实,确认情况属实。据此,叶女士认为,商家销售的是调表车,要求商家退还部分车款。
市场监管人员调查了相关情况。商家出示了第三方检测报告和《二手车订购合同》,上面均标注的是“表显里程”。商家辩称,从未承诺过这是实际里程,并强调合同中约定:“因该车辆系二手车辆,车辆的行驶里程、维修记录、保险记录等情况可能存在无法核查的问题,故无法避免存在与事实情况不一致的风险,不能保证公里数真实。”商家据此认为,叶女士已认可车辆存在的风险。同时,商家表示,这辆车在市场上已经流通交易了好几手,接手时的车况就是这样,绝对没有作假。商家明确表示不愿配合调解,并声称让叶女士通过司法途径维权。
市场监管人员核查了双方提交的证据,难以认定商家存在故意隐瞒的行为,但支持叶女士提出补偿损失的诉求。市场监管人员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本案中,虽无法认定消费欺诈,但本着诚信、公平的原则,商家应处理好纠纷。
最终,商家给予叶女士2000元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