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
日期:01-19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为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秉承“大思政”理念,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凝聚教育合力,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协同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
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模式,发挥江苏省示范马院的“头雁效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调动宏观教育教学场景内的一切主体力量共同参与,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原则,学校与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张太雷纪念馆、常州华电戚墅堰电厂等单位联合,通过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互访交流等方式实现校、馆、企共建,探索协同育人发展新模式。
以增进学生获得感为现实目标,汲取地方文化养分的“源头活水”。充分运用常州三杰为代表的常州地方文化资源开展四史教育,阐明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推动校内数字展馆、校外实体展馆建设,开发VR虚拟仿真体验式课堂。以问题为导向,采用社会调查、主题研讨、基地参观、微视频制作等多种形式,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参与度、认同度、获得感,使学生由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和探究者,将理论认知内化为情感认同、外化为实践行动。
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创新抓手,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同向同行”。学校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方针贯穿于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全省率先成立以教务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牵头的校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互补、融合、共进,在专业实训课与企业实习中增加家国情怀、担当意识、团结合作、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与企业导师共同制定“项目牵引+价值回归”的实践项目任务书,有效实现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向企业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