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 七十二峰深处
日期:01-19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文艺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篆刻丛刊》是把文彭放在卷首的,讲了几篇文彭的父辈和其同时代文人的相关印章,今天来谈谈文彭。文彭最出名的印章要数这方“七十二峰深处”,华夏大地,钟灵毓秀,黄山、衡山、剑门、安吉都有七十二峰,文彭这枚七十二峰,当然是指他的祖籍衡山,印章寄意美而巧妙。
传说此印曾为西泠高时敷所有,印拓先后辑入其与丁仁、葛昌楹、俞人萃汇编的《丁丑劫余印存》以及高氏《乐只室印谱》,现存上海博物馆,象牙材质。线条细劲圆润,篆法古雅生动,得峄山正脉,分布大开大合,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给人以通透空灵的视觉享受。据说此印因是出土之物,残损严重,然而却带给我们一种意外的艺术效果,更显自由烂漫,似令人置身千岩万壑,得见山色空蒙。
文彭字寿承,号三桥,文徵明长子。史载他官至南京国子监博士,但见其有印“两京国子博士”,说明他应在北京也任过此职,世称“文国博”,这个职位可以说是文艺界的权威机构,当然也是他推动篆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他父辈们的陶淬,更是他艺术成就的基础。至于文彭发现青田灯光冻的贡献,其实早于他的郎瑛《七修类稿》中已明确指出:“今天下尽崇处州灯明石,果温润可爱也”(青田即处州辖境),说明文彭之前,青田石已广泛运用于印章刻制,文彭绝非首创,只是加上他个人的艺术成就与影响力,成为一位集大成者。这应是比较真实客观的历史状态,历代把他视为明清流派篆刻鼻祖,真是无上的尊荣。
文彭的印章风格,大多“儒雅淳正、平和沉着,不追求奇特和怪异,称得上是明代苏州文人用印的典型”,其实也是秦汉以来传统艺术基本的审美准则。此方虽为牙印,应是文彭篆稿后付工匠刻制,但仍能完全代表作为开宗立派艺术家的审美高度。
文彭开启的文人印章时代,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铜印历史,进入了以文士为主体、个性为特征、名家辈出的石章时代。他当时并无印谱传世,直到万历年间,张灏把所藏印章编为《承清馆印谱》,收有文彭白文十九方,明末周亮工时已不可得见印章实物,现在看到款为文彭的印章一般皆为伪物。南京博物院有一枚“隆庆庚午六月三桥”双刀款的黑色印章,气息高古,石色经岁月沉淀,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又非寻常清代的印章可以比拟,信是古物无疑,可惜未窥全豹,难识真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