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天宁区:打造推进“劳动+”教育人“升级版”模式

日期:01-19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8版:锦绣天宁       上一篇    下一篇

□董逸 马月

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当前,常州正按照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推进高质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据此,记者从天宁区获悉,全区每一所学校基于自身办学理念,通过不断拓宽劳动场域、家校社协同整合资源、用创新性劳动传递劳动智慧,探索形成“劳动+”的区域劳动教育新模式。

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不断优化学校劳动教育场域。因此,各校因地制宜、因需建设校内外劳动体验区。青龙实验小学通过打造“有块田”“有个坊”“有个家”3个劳动模块,让学生走出课堂,在“青籽园”“五谷园”“青果园”探究种子、研究节气、制作美食;在“木作馆”“小吃坊”“废物改造坊”等工坊中开展手工制作;在“青梦家”实境生活馆里,亲手制作微型家庭家具、学习整理与归纳技能,并从“青梦家”延伸到“我之家”,在学校和家庭中主动承担劳动任务。“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涵养学生的劳动精神,根植‘劳动光荣’想法,让每个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青龙实验小学校长陈娜说道。

建立劳动育人机制,需要家庭、学校、社区同向同行。“我们学生烧的菜,简直让人大开眼界!”香梅小学校长王静艳说,学校从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情境出发,构建“个人、校园、家庭、社区、社会”五大实践体验模块,按照年级递进发布“生活挑战100项”任务清单,课程贯穿学生在校的6年时间,不断打开学生“生活圈”,提升劳动品格和能力。郑陆实验学校利用地域特色,组织开展实践劳动,春天走进田野挖野菜、做美食;夏天走街串巷探老街、访新街;秋天走进黄天荡清水蟹养殖基地,感受养蟹人艰辛;冬天去脚踏糕作坊,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利用家校社丰富的劳动实践资源,使学生得到全方位成长,品格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王静艳表示。

新时代的劳动范畴已经不局限于体力,应被赋予更多创造性、艺术性。龙锦小学作为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带领学生了解非遗,学习推广留青竹刻、掐丝珐琅、金坛刻纸、梳篦等非遗技艺,通过课堂教育和社团活动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匠人的精益求精、不断超越的“匠心”精神,并向海外友好学校作了推广常州非遗技艺介绍和推广。华润小学在角色体验活动中,将校园岗位体验与打造社会职业体验在模拟情境中交替进行,让学生体验三百六十行。雕庄小学的创客课程,以手工技术向现代技术发展为线索,让学生找到探索的乐趣。

“高质量劳动教育,是在基本劳动技能养成的同时,注重挑战与能力提升并重,推进‘劳动+’模式,打造育人升级版,满足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天宁区教育局副局长许嫣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