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邦辉:水稻育种路上的先行者
日期:01-19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工会视窗 “龙城工匠”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头顶烈日,脚穿雨靴,在育种田里采集稻片,并小心翼翼地放入水稻PCR取样盒中……这两个月,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副所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朱邦辉正带队在海南进行水稻育种试验。
在育种路上,朱邦辉一干就是23年。每年,朱邦辉要参与1万多份育种材料的整理、筛选,选中的材料都要经过播种、育秧、移栽、田间观测记载、配组杂交、选种收获等全程跟踪,工作量之大不言而喻。朱邦辉说:“1万多份材料中,才有可能育出数个新品系,然后经历8代左右的选育才能稳定1个新品种。”看似在稻田里反复做着同一动作,但其实每份材料的株叶形态、穗粒结构等情况各不相同,要在这千差万别中挑选优等品。
谈起培育优质水稻新品,朱邦辉如数家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武运粳21号,突破了武字头品种不抗条纹叶枯病的瓶颈;武运粳24号、27号具有800公斤以上超高产潜力,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育成优质香粳品种的武运粳30号、丰粳3227、武运粳80均通过省、国家级审定,米饭软滑可口,是目前推广面积最大的香粳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700多万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3.5亿元……创新路上,朱邦辉总是加足马力一刻不停步。通过稻种选育防止稻瘟病、条纹叶枯病等水稻“癌症”,以降低农民种植风险,更好保障食品安全。
23年来,朱邦辉从事水稻新品种选育和农技推广工作至今,先后育成审定品种武运粳21号、中垦稻100等16个,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7000多万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约40亿元。
稻米产业振兴离不开品种培优,2022年武进水稻所有12个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刷新了2021年“1年10审”的纪录。朱邦辉欣喜地说:“武进水稻所近两年通过审定的品种数占全省总量近五分之一。这成绩归功于团队的通力协作与技术攻关。”近年来,朱邦辉先后获全国南繁先进个人、全国推广贡献奖、省乡士人才三带能手等荣誉,今年获评市“龙城工匠”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