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大庙弄即将被“唤醒”
日期:01-19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7版:新钟楼 上一篇 下一篇
□王淑君 张鑫异 余甜萍
老城厢是常州历史文化积淀最核心的地区。记者昨日从荷花池街道和新运集团获悉,目前大庙弄片区玉佩弄已正式开放,总投资4.73亿元的大庙弄片区历史风貌改造工程也已开工。
据了解,大庙弄片区将多途径保护城市记忆,在运营中以文商旅为切入点,兼顾城市休闲和社区服务,打造成业态多元、具备复合功能的旅游休闲街区。改造后,街区内的活力将被重新激发、释放,传统文化在新消费背景下有了新的展示形式和体验方式。
微改造 塑貌留韵
具有民国风的玉佩弄长88米,以前最窄处仅有3米,沿街立面较为混乱,周边景观环境较差。这里的9号、17号、21号等老院落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般不可移动文物面积达1788平方米。
作为大庙弄片区内整治的重要节点,玉佩弄注重对文物的保护,依据现有风貌修旧如旧;对整治区域内违章建筑及严重影响消防安全的建筑物,予以拆除整治;对区域内合法产权房或经鉴定符合安全要求的房屋,尽可能依据传统风貌维护修缮。
前期方案上,荷花池街道、新运集团与钟楼区资规、文旅等部门,多次踏勘现场、研讨方案,经反复推敲,最终设计方案增强了玉佩弄沿街建筑风貌整体性,打通玉佩弄与中山纪念堂广场间的小径,疏通城市步行微系统。
实施阶段,针对房屋梁架、木柱端部腐烂严重、木基层腐烂等问题,采取墩接方式对木柱进行维修,采用老杉木对腐蚀严重的木料进行更换,尽量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对后期人为开启的外墙门洞、窗洞以及破坏的花格短窗,进行全面恢复,基本还原了建筑原有形制。在不破坏建筑本体的情况下,增补消防设施,保障了建筑的使用安全。
“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用微改造让整个大庙弄片区在精雕细琢中传承文明、延续文化。”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地标 塑形留品
广播电视信号已经数字化,矗立在市中心的老电视塔也完成了使命。为留存老城厢记忆,妥善解决电视塔外观破旧及安全隐患问题,新运集团在老城厢改造中委托检测单位,复核原设计图纸,对电视塔进行整体检测,根据现状出具修缮方案。
经反复讨论、修改,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方案论证,拟对塔身进行修缮、防腐出新,后加装灯光亮化。
大庙弄片区改造,不仅是形的改造,更应体现神的再造,要注重对老城新地标的塑造、新品牌的培育、新文化的集聚。此次修缮提升将以“一庙”(中山纪念堂)、“一塔”(广播电视塔)为核心,充分挖掘街区历史文化,以“市民常来、游客必到”为目标,融合文化、旅游、商业,重现大庙弄繁荣。据悉,电视塔加固修缮项目上月已开工,同时改造提升菜管办大楼、电视塔裙楼,预计年底前完工并向市民开放。
新业态 塑业留人
老城厢的活力重现,既要形态焕然,也需要业态更新,让传统“潮”起来、业态“新”起来。
在老城厢复兴三年行动计划的指引下,钟楼区加快推进老城厢建设、文商旅品牌提升。大庙弄片区改造工程,就是老城区与新业态的一次相遇。近日,黛园、外行牛蛙等创意餐饮开业,每天顾客爆满,青砖黛瓦中的城市烟火气愈发浓厚。
黛园负责人卜丽华说,机缘巧合下,她发现玉佩弄里民国风的老宅与“黛园”二字相得益彰,与洋派的西餐氛围更是契合,能吸引更多年轻的群体。
据悉,素沁、玉佩府等潮流餐饮品牌也将入驻玉佩弄,这里将成为常州创意餐饮新的集聚地,有力支撑常州“江南美食之都”的金字名片。
荷花池街道还携手恐龙园集团,启动2023年度街道文商旅融合发展提质工程及文化品牌提升工程,全面展开“大庙弄青年里”合作项目,打造老城厢标志性工程。建成后的“大庙弄青年里”,将形成红色文化、历史文化、青年文化汇聚的城市文化体验地,构建集创意餐饮、先锋首店、时尚Club、互动小剧场等于一体的青年潮尚集聚地,吸引更多年轻人落地创业、就业。
陆士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