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更多战略型引领型人才
日期:01-18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围绕创新人才的育、引、用、留,常州工学院积极扛起锻造新质生产力第一要素的高校责任。
近年来,常州工学院围绕常州“532”发展战略、新能源之都建设和“1028”产业体系,动态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淘汰一批与我市主导产业不直接相关的陈旧专业,增设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工程等10多个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兴专业,以产业逻辑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同时,常州工学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探索与企业联合培育创新人才新机制,培育产业教授、选派科技副总,积极探索打通从科研成果到产业应用的转化通道,推进产才深度融合。
根据我市“1028”产业体系,常州工学院将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增设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机器人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专业,加大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力度,扩大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规模,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完善“平台+团队”引才聚才机制,实行紧缺人才清单制度,提升引才精准度和产业适配度,着力引育合成生物、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相关的创新人才;探索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更有吸引力的科技创新成果培育与转化机制,鼓励教师投身基础应用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引进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模式,汇聚国际化高水平优秀人才,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工程师,打造更多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赋能助力。